退休后,罹癌竟要花400万元治疗!没具体思考过这4件关键的事,第二人生财务危机感暴增 – 大保社

退休后,罹癌竟要花400万元治疗!没具体思考过这4件关键的事,第二人生财务危机感暴增

退休后,罹癌竟要花400万元治疗!没具体思考过这4件关键的事,第二人生财务危机感暴增

回想起来,为什么我刚退休的头2、3年对于退休准备金会有高度的紧张感,是因为我虽然有理财的习惯,但有4件关键的事我从来没有具体思考过:

 

第1件事》我没想过会少领这么多的退休金

 

我还在上班的时候薪水还可以,感觉距离退休还很遥远,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到劳保、劳退(注1)是需要关注的事。

 

直到退休后我才发现,因为生活开支减少,如果不要考虑劳保基金是否财务吃紧甚至破产的可能,那每月虽然不多的2、3万元,其实也可以是重要的退休资金来源之一。

 

注 1:此处“劳保”指劳工保险制度的老年年金给付,保险年资满15年且达规定退休年龄始可请领。“劳退”为劳工退休金制度,2005年7月起实施新制,雇主每月为劳工提拨至少6%至劳保局设立之劳工退休金个人专户,60岁始可请领。

 

有些人会说,其实有500万元退休就没问题,如果注意看一下,这样说的人大多是60岁以上;对于想要更早退休的人来说,当然不能看到这个数字就觉得很安心。

 

而对于已经累积足够劳保年资的人来说,如果每月劳保老年年金可以领到2、3万元,再加上劳退应该也能累积到比较多金额,的确自备退休金的压力会小很多。

 

但矛盾的是,真正工作到60岁退休的人,许多人存到的退休金早就不止500万元,能工作到60岁的时候再去面对退休这件事,一定比较轻松。

 

对于像我这样50岁上下从职场登出的人来说,500万元要撑到80、90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我们能够存到的金额势必也会比60岁退休的人来得少很多。

 

如果说,想到退休尽是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可以甩掉不愉快的工作,大家都会想要。但是如果告诉你因为提早15年退休,所以你在劳保和劳退少拿的部分,加上50∼65岁之间需要的生活费,会让你比65岁退休的人要多自备1,000万元退休金,那你会不会三思?会不会想再继续工作几年,让官方和雇主多帮你负担几年的劳保保费,还有劳退的退休金?这还没有算入这多15年的工作,你能 够多赚取的薪水。

 

这也是我自己虽然提早退休,却常常建议朋友对于提早退休要想清楚的主要原因。即便大家都担心劳保会破产,也不要轻易地就觉得这些年资因此对你没有差。

 

当然50岁的时候,如果算好了赚够这辈子用的钱,也不一定要去想因为没有多工作15年会少掉什么,这是每个人自己人生的选择。

 

老天爷也可能调皮开玩笑。在我退休之后,我的两位前长官陆续离世,一位在61岁离世,而另一位则是走于70岁;像这样,就算因为多工作几年而多累积了退休金,也派不上用场。至于是不是该为他们惋惜?就我知道,他们都是乐在工作,也许人生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于生命的长短,也或许并不需要为没花完的钱感到可惜。

 

人生总是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意外,除了像我一样遇上了职场危机,我还有几位很优秀的朋友,后来是因为身体的状况必须提前结束他们的职涯。

 

不管有没有要提早退休,做好准备,在进入50岁之后,让自己对于万一需要提早退休愈来愈有踏实的把握,对财务安全还是一件重要的事。

 

第2件事》我没想过退休后这样理财不行

 

我之前虽然在金融业工作,不过别以为在金融业上班就很会理财;当时我接触最多的就是投资型保单和基金停利停损这些东西。还在上班有收入的时候,没有感觉这样做有什么问题;退休后2年,我虽然开始投资股市,但还是持续部分基金的投资,只是一旦退休之后,就无法忽视停利停损这种投资方式的不可行之处。

 

我在2017年退休那年,基金投资停利了几十万元,但是到了2018年市场下跌就无利可停;对于一个距离可以领劳保老年年金还要10年以上的人来说,如何能够跟着市场载浮载沉?我不能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还过得这么不安稳。

 

我感觉需要有稳定的现金流。

 

在不安的心情当中,我看了几本中国台湾的理财书,也到美国的财经专栏或是提早退休的人写的部落格中,去寻找如何理财才能让退休金撑到老的答案。

 

因为这样,我找到了美国媒体报道中常看到的退休金4%法则,而虽然我后来改用比较保守的3%法则,不过这个退休金理财、资产配置和退休费用管理的架构,大大降低了我对于退休金能不能撑到老的担心。

 

第3件事》我没想过会有这些意外花费

 

退休后因为非常担心退休金不够,所以我相当的节省,延续退休前几年就养成的记帐习惯,发现生活费比退休前减少大约40%。很多人说高薪的人退休后也会由奢入俭难,这对我不是问题。

 

像是我都不上班了,也就没有必要去百货公司周年庆买化妆品,以前上班的时候常买到化妆品公司让我直升到最顶楼的VIP室,退休后光是减去这些为了上班添置行头的费用,就省了不少钱。

 

不过,再怎么省还是有些意外的心痛花费:

 

① 跟着我的退休陆续退役的电器

 

我退休后2年内,冷气、瓦斯炉、热水器、烤箱、纱窗、免治马桶座接力故障,幸好洗衣机和冰箱是退休前刚换过。我观察旁人也有类似状况,像是厨房改装花了50万元,墙壁重新粉刷看面积、换沙发看品质,一次也是好几万元。

 

② 一半靠自己,一半靠老天脸色的医疗费用

 

就在我对于预算控制良好感到自满的时候,退休以前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出状况了。原来的牙医诊所告诉我,传统根管治疗没有办法解决,要我去找可以做“显微根管”的医院或诊所;一问之下,包含牙套,大概是5万元起跳,

 

在这之后又有别的牙齿需要做嵌体补牙。牙齿的费用有2年堂堂登上我的消费排名前3名。在朋友当中,我并不孤独,为牙齿花过伤心的银子的人并不在少数。

 

而说起来牙齿还算是小钱,退休后几年陆续有亲戚朋友身体出状况,癌症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等等,从200万元到400万元都有听过,如果在比较年轻的时候生病,多半不会放弃积极治疗的机会。

 

③ 父母的安养费用

 

退休后看父母存款还可以,鼓起勇气跟老爸禀报并停止上缴孝亲费。不过虽然是这样,退休之前就有固定每周回娘家探视的习惯,在退休后回娘家的频率当然更高。

 

经我统计,即便没有固定给孝亲费,回娘家多少伴手带东西,或是逢年过节还是会包红包,结果退休后因为自己比较节省,回娘家的费用反倒变成我的消费第1名。

 

而奇怪的是,除了我,其他手足也都花了钱在父母身上。我的父母在我刚退休的时候还有几百万元的存款,但是消耗的速度却比想像中快速。在我退休后第5年,因为陆续支付父母较大笔的住院费和外籍看护的费用之后,开始有了兄弟姊妹之间重新讨论如何分担的必要。幸好经过退休后整理好财务,也还好手足人数多,还不至于因此成为退休金大缩水的压力。

 

其实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我自己还没有遇到,但是观察其他已退休前辈的经验,大家必须警戒的潜在花费还有以下几项:

 

④ 子女的费用

 

最常见的是子女的海外留学费用。另外,因为少子化,不少人甚至会支持成年但没有真正独立的子女,包括支付房贷,甚至帮忙到孙子辈的费用等等的。刚开始耳闻的时候,我心里还暗暗觉得这些父母何必做到这种程度。

 

不过因为学习日文,我有次在日本的新闻报道中也看到很类似的状况。有一对日本70几岁的夫妻,虽然每个月有41万日圆的年金,还是表示“退休金不够用”,因为连孙子的学费都要从年金里面支出。看起来不能把成年子女对退休金的影响这问题看得太简单,以为换成是我一定不会这样。

 

⑤ 中年危机的冲动消费

 

美国有所谓的“中年危机车(mid-life crisis cars)”,通常的印象就是一辆红色的跑车,然后最好还幻想里面坐着一名美腿丰胸的辣妹。而我发现身边的中国台湾男人,也有好几位在60岁左右忽然兴致勃勃买了宾士车,有次我在上课的时候分享这件事,听众中有人噗哧笑了出来;而在脸书贴文分享这件事时,也有朋友留言说,“对对对,我的邻居也是。”有趣的是,有些人买了宾士车后才发现保养维护太烧钱,后来又卖掉换成比较平价又耐操的车款。

 

上面这些,在预估退休金时很容易忽略。

 

虽然我自己到目前的实际经验是退休后费用比退休前低,但是在我的脸书上留言的朋友,也有不少人指出他们的退休后费用是高过退休前,而且有好几位提早退休后又因此重返职场。

 

 

在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在自己的退休预备和支持家人之间取得平衡?而这也还包括战胜自己消费的心魔。

 

第4件事》若反悔而想重返职场并不容易

 

刚退休的第1年,有几位猎人头公司的朋友来和我联络,因为刚从熟悉的职场模式脱离,就好像没断奶一样,那时候还会想去谈一谈。况且前面提过,对我来说55岁退休感觉比较恰当,如果能够再工作几年,荷包会比较饱满。

 

不过认真去谈过的只有1次,然而,我表面上想把自己塞回去,但是其实内心并不真的渴望重回职场。当时,我已经开始阅读以前上班没有时间读的一些美国经典理财书,并开始受到“指数化投资”的影响。而不管是转为投资个股,或是指数化投资,我都不打算再投资基金或投资型保单。如果我不会“吃自己煮的菜”,那么再回去金融业,就真的是因为薪水而把自己硬塞回去而已。因为这样,我想那唯一一次面试的时候,如果我在现场灵魂出窍,凝视正在试着推销自己的我,应该也会看穿此人缺少热情吧。

 

如果你离开一个行业是有充分的原因,那么要再回去那个行业,也有可能只是故事重演一遍而已。

 

到了退休3年多的某一天,竟然还有一位猎人头先生到古墓堆里敲我,问我是否会想要复活重返职场?这次,我果断地回复,“除非被雷打到。”

 

虽然说职场对于中高龄比较不友善,是一般认为中高龄再就业困难的原因;不过另一项比较隐晦的原因,其实是退休之后,人会习惯自主,当拥有的自由再次被剥夺,要再重新适应,的确会有挣扎。

 

这几年认识的网友中,当然也有人顺利重回职场,但是也有人即便需要,也回不去了,或者是必须屈就于和前工作条件落差很大的工作,内心并无法调适得很理想。

 

一旦离开了,想再重回职场,并不总是可能的事。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