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哭声,只有争吵声的丧礼…4个儿子都啃老!压垮亲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分家产 – 大保社


一场没有哭声,只有争吵声的丧礼…4个儿子都啃老!压垮亲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分家产

一场没有哭声,只有争吵声的丧礼...4个儿子都啃老!压垮亲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分家产

当时只是国中生的我,在经历过外婆这场宛如八点档剧情的丧礼,即使长大成人,每每回想起最后外公外婆天人永隔的那一幕,仍旧久久不能释怀。

(原文刊载于2020/10/26,更新时间为2022/10/4)

这是一场很特别的丧礼,没有此起彼落的哭声,只有此起彼落的争吵声!

“你们花了爸妈多少钱,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不管!这次劳保丧葬补助我们要申请……”

“凭什幺爸爸以后要我们照顾,你们不能照顾吗?”

一直到最后妈妈放声哭喊“你们可以不要这样吗?”ㄧ切才停止⋯⋯。

当时只是国中生的我,在经历过外婆这场宛如八点档剧情的丧礼,即使长大成人,每每回想起最后外公外婆天人永隔的那一幕,仍旧久久不能释怀。

养儿不慎变啃老!重男轻女的家庭传统

外公、外婆生育了四男二女,妈妈是长女,放学回家总有做不完的家务,常听妈妈说以前家里养鸡却不能吃鸡蛋,因为鸡蛋要拿去卖,而鸭蛋比较大才够配饭,在妈妈生长的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刻苦!

对于舅舅们的哉培及婚姻,外公外婆更是没有少费心过,“养儿防老”是50年代以前根深蒂固的传统。

听爸爸说,因为舅舅们成年后,不论是创业或结婚都会很自然的跟家里拿钱,也间接造成谁拿多谁拿少的计较心态。

再加上结婚后,多了人也多了声音,于是外婆和外公便决定把财产分给舅舅们,减少纠纷,至于女儿则因为被视为是嫁出去的外姓人,所以并不在分产的人选里。

当时我不解的是,为何“分家产”是步入老年一定要做的事?难道外公外婆自己辛劳一辈子赚来的钱不能留着自己享福?家人之间的相处难道不需要把“人性”考量在内?

外公外婆原以为在分产之后可以不用再听到儿媳们的争吵声,日后也可以安然的被儿子们照顾,但却不想,分家产竟也是加速家人关系恶化的开始。

所以,从那时候起,我便告诉自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等着分家产便是有所不为的事。

如果我真的爱我的父母,我不应该拿走他们这一生辛劳付出的成果,因为他们对孩子已经付出太多了,我的回报就是把我自己过好,让他们老了不用再担心我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

如果我真的爱我的孩子,我应该让他们了解,不论是过年过节的红包还是零用钱,都要怀抱感恩心来面对,因为这不是自己应得的。当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长大后可以独立生活,为家庭尽责,为社会负责。

孩子想要不代表父母一定要给,拥有的钱是必须有所付出,不能不劳而获!

压垮亲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分家产

自分产后,舅舅们便不再对外公外婆闻问,即便舅舅家离外公外婆家很近很近,依然是由外公外婆自己照顾自己。

记得专科跟着爸妈回云林虎尾乡下看外公外婆时,老家三合院已不若印象中的干净,两老身体机能也逐渐退化,不再这么精神奕奕,但,外公也总是不忘问妈妈“怎幺弟弟没回来?”

是的,妈妈生了三个孩子,我排行老大,妹妹排行老二,最小的弟弟在外公外婆眼中,因为是男丁身份,所以,某些时候还是占据一定的地位。

依稀记得要回台北时已接近傍晚五点,只见外公外婆相依偎的坐在三合院门庭前,含笑的挥手跟我们说再见,那时的我没来由的一阵鼻酸,觉得外公外婆真的好孤单。因此,一直不放心频频回头看着外公外婆,直到外公外婆消失眼前,而这也是我见到外婆的最后一个画面。

没多久,外婆就因为一次意外跌倒,行动不再自如,整个诺大的三合院仍旧只有外公ㄧ人忙里忙外照顾外婆,某一晚深夜或许因为外婆不想麻烦外公,也或许老人家要证明自己,外婆独自架着辅具往位在三合院偏位的厕所走去,这次离开房间后外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我总想,如果外公外婆没有分家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舅舅们能就近将跌伤的外婆接回家照顾,没有错失及时救援机会,外婆是不是就有机会看到我们结婚生子?如果真的有如果……

人生如若初相见,人生没有早知道,丧礼上的外公一脸落寞,不知道是否因为重听又或是假装没听到,远远的我仿佛看到了外公那一闪而逝的泪光,这泪光落在外婆遗照上,那天的我已经痛到无法言语“外婆你当初的决定值得吗?”

最好的爱就是“不拖累不负担”,没有人想让自己变成家庭的麻烦

在外婆丧礼后的某年某月,妈妈突然有感而发的跟我说:“以后我生病不要急救,我死了把我的骨灰洒大海就好!我不要造成你们的负担。”

当下的我是拒绝接收这样的讯息,直觉的用笨拙的方式回应:“哎呀!不要说这个。”事后我想怎么可能会这么做,“从小父母生养我们,把人生最精华的那份岁月贡献给我们,到老换我们来照顾,到死由我们来处理父母人生最后的一段路,这不是应该的吗?”这种想法并非只是要表现孝顺,而是真心的想要感恩。

很多人步入老年,首先遇到的冲击是必须面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慢慢退化,所以,他们反自然的抗老,逞强的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像外婆不要被协助一样,这是一种对自己慢慢退化的恐惧。

再来面临的冲击是自己在行动逐渐迟缓、记忆及视力逐日衰退……等状况下,必须接受自己已经不再是这个家庭主要的生力军,得被动地接受子女的养护甚或是被外人照顾。

仔细想想,本来很有能力却变得需要事事手心向上仰赖子女、听从子女、配合子女,从子女模仿的对象变成子女嫌弃的对象,对于“养老”“保护”这两个词,多数老年人都不太能接受,因为他们曾经也是手心向下在保护及养育子女的一家之主。

面对子女,父母是无尽的付出;面对父母,子女是无度的需索。

让彼此有机会野放 创造家庭的幸福感 

台语歌后江蕙的“家后”其中有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有一日咱若老,有媳妇子儿友孝,你若无聊,拿咱的相片,看卡早结婚的时袸你外缘投,穿好穿丑无计较,怪东怪西嘛袂晓,你的心,我着永远记条条,因为我是你的家后。”

这段歌词几乎是外公外婆的写照,但歌词中的“友孝”一直到外公也相继过世,都不曾发生过。

2020年公视制播的《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家庭喜剧,幽默刻划被传统观念框架住的无奈,就像我的外公外婆一样,习惯性的把自己的变成是孩子的,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孩子未来,但这样的寄望在现实社会往往不堪一击。

当年我出嫁的时候,爸爸一句“我不是卖女儿,我也不泼水”,所以,一直以来我跟娘家爸妈的关系都是紧密的。

“我有一碗饭,一定平分给我的父母及孩子。” 白手起家的我,或许有舅舅们的借镜,不想让自己的爸妈变成像外公外婆一样,所以出门在外,我向来都是报喜不报忧,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不回家伸手要钱,是对父母的看重。因此,即便结了婚也希望能将父母放在自己照应得到的范围,我也才能安心工作。

在家庭里,我和先生有共识,出门吃饭总记得关心父母有没有吃,出去玩总想着要帮父母买些什么。我们没有绑着彼此,却默默关心彼此,爸妈有空就到处走走泡茶聊天,我们有空就带着孩子和爸妈到处踏青,逢年过节就找了亲朋好友一起跟爸妈话当年,爸妈想接孩子上下学就让爸妈享受短暂的祖孙快乐时光。

在这样耳濡目染下,孩子也学会出门邀约阿公阿嬷一起去,买伴手礼学会买阿公阿嬷喜欢吃的,阿公阿嬷不舒服也会主动关心,虽然我们并不是多么富裕的家庭,但至少亲情是紧紧的联系着,没有因为工作忙碌而有所减少。

透过眷村的改造 打造梦想智慧村

我不是眷村出生的子弟,却追求一个像眷村一样温暖的家,就像多年前那部《光阴的故事》电视剧,有笑有泪有感动。

对于养老院,总是会让人直接联想到是收容“被弃养老人”的处所,或许是因为名字中有个“养”字,让很多长者无法接受自己已从养家沦为被养的状态,以致于许多长者仍旧坚守家园,即便家园早已人事全非,即便有更幸福的生活方式可以让长者快乐,长者仍旧选择默默等候,等候他那不知何时回来的儿女,守护假象的短暂幸福,而忘了为自己寻找人生最后一哩路的快乐。

就像我的外公外婆,一直以来把重心放在四个儿子肩上,把幸福架设在四个儿子手上,却没想到最后等到的是孩子们的争夺及舍弃。

我常想未来高龄化社会及医疗进步下,是否能有一处提供给健康长者生活的快乐园地?是不是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集结所有拥有各式各样生活智慧的长者,让我们的文化资产得以永续?

在那里,老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不再是我眼中只有你,你眼中只有我,这种窒息式的亲情;在那里,老人可以成为孩子耍赖,可以透过自身专业当老师来教导不同世代的孩子,可以当学生四处学习打工。

希望将来有一天,年过半百后的你我都能有机会享受人生最后一段野放的快乐!

作者简介_王俐文Jacey Wang 

1978年出生于高雄市,为日治时期台南安平地方善绅 王鸡屎(现受奉为台南安平 王城西 西龙殿土地公)的曾孙女。

 “FAC社团法人中华国际全龄关照教育促进会”创会理事长,国立政Z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为预防不当管教再认证(ISEC)计划的发起人,服务0-99岁全龄关照产业!

FAC社团法人中华国际全龄关照教育促进会

https://www.ayxayx.com/CLFACEPA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