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做个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命是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不是对得起别人或教条 – 大保社


50后,做个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命是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不是对得起别人或教条

50后,做个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命是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不是对得起别人或教条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北京孔庙我去过两三次,大成殿前方的一棵老柏树让我印象深刻。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触奸柏”。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的宰相严嵩有一年代表皇帝来祭孔,当他经过这棵古柏树下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柏树的枝叶摇动,一根伸出来的枝桠随风刮掉了严嵩头上的乌纱帽,吓得他仓皇走避。因为严嵩靠着谄媚皇帝而独揽大权,贪赃枉法,专横跋扈,朝廷众臣与民间百姓都身受其苦,敢怒不敢言;孔庙里的这棵古柏居然能分辨忠奸,而且还不客气地摘下他的乌纱帽,大快人心,因此留下“触奸柏”的美名。

这棵古柏为何具有如此“灵性”?相传它是距今七百多年前的许衡所手植。而许衡何许人也?他是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的国子监第一任祭酒(国子监相当于古代官方的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校长)。国子监就在北京孔庙隔壁,如果传说属实,这棵柏树应该是许衡担任国子监祭酒时所种植的(孔庙与国子监相连且互通)。

许衡是河南新郑的汉人,但应被列为金华人,因当时新郑是大金国的国土。《元史》记载了他年轻时候的一则事迹:许衡在某个大热天和众人逃难时路过河阳,大家看到路旁有很多梨树,纷纷去摘梨子来解渴,唯独他端坐路旁,不为所动。

有人问他难道不会口渴,为什么不去摘梨子?他说:“口虽渴,但不是我的东西我不拿。”大家笑说现在天下大乱,那些梨树都没了主人,何必拘泥?许衡正色回答:“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从这件事可知,许衡是一个很有自主性的人,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别人有什么表现、自己受到什么煎熬,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不做对不起自己人格的事。

许衡后来成为金国末年元朝初年有名的儒家学者,在忽必烈登基成了元世祖后,赏识与敬重他的才学,延揽他入京。他也向忽必烈陈疏〈时务五事〉,强调要行汉法,推崇儒学,还为元朝定官制、立朝仪;忽必烈也因而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随后,许衡在元朝的宦海浮沉,五进五出官场,但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利诱,不为权屈,有“元代魏征”之称。

有人也许会说,许衡是个汉人,而且还是当时知名的儒家学者,但却去当蒙古人的官,虽然名义上是为了弘扬儒学,但还是会让人感到“美中不足”、“遗憾”,甚至认为他“大节有亏”……。

那不然你要许衡怎么办?当北宋的皇族和大官昏庸无能,丢掉大好河山,跑到江南继续当皇帝和大官时,你要不能跑而留在中原的老百姓怎么办?天天以泪洗面、南望王师,或者遁入荒山、咬舌自尽……才叫做“大节不亏”、“死得好!”吗?

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才是中了“伪儒学”之毒的迂腐人士。孔子生命中有两个典范:周公和管仲,这里只谈管仲。管仲原本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当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管仲并没有以身殉主,还去当齐桓公的宰相,子贡因此问孔子管仲是否“不仁”、“大节有亏”?

孔子不仅不以为忤,反而赞美管仲能从大处着眼,以“一匡天下”为己任,而不像小老百姓恪守小节,只会在山沟里自杀,这才是有为有守的真君子。

当公子纠和小白还在争夺王位时,管仲是尽心尽力为公子纠效命,但公子纠不幸死了,管仲不得已转而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这其实也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选择,“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我要对得起上苍给我的这个人生,在不违背自己信念的情况下,我更要对得起我的才华、我的梦想。”

也许就是因为对管仲的这种认同、赞美,并以他为典范,而使孔子在自己的母国(鲁国)无法施展时,转而周游列国,到别的地区去寻求实现其政Z抱负的机会。我觉得这才是“真儒家”的精神。

许衡因辅佐忽必烈,屡次进谏,而有“元代魏征”之称。众所周知,魏征是辅佐唐太宗成就“贞观之治”的贤臣,但对他的来历,知道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魏征原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杀死的建成太子的家臣,在建成太子被杀后,他转而跟随延揽他、赏识他的李世民。魏征的选择和表现跟当年的管仲其实非常类似,而许衡被称为“元代魏征”,也是实至名归。

许衡曾说:“纲常不可亡于天下,苟在上者无以任之,则在下之任也,故乱离之一中,毅然以为己任。”他最大的心愿与责任是弘扬儒学,而他在元朝的官场五进五出,合则留不合则去,既没有违背自己的信念和人格,更是在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他可说是一个真正“对得起自己”的人。

许衡的表现,让我想起文天祥的两句诗:“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原是分明月。”他们两人其实是同一时代的人,忽必烈也很欣赏文天祥,也想延揽、重用他,但文天祥却坚持不投降,最后还以身殉国。也许有人又会认为文天祥比许衡有“气节”,但这其实又是不恰当的比喻。

我觉得文天祥也是在做“对得起自己”的事。他是南宋的江西人,是殿试中由宋理宗钦点的状元,在南宋朝廷当官多年,且官至右丞相,他坚持做南宋的忠臣而以身殉国,这是求仁得仁,也是在彰显他不变的价值观、信念和可贵的人格

生命是自己的,人生也只有一次,一个人要如何善用此生?我觉得不管做什么,最重要且最可贵的是除了要对得起自己的价值观、信念、人格外,也要对得起自己的抱负和才情;而不是对得起别人或什么教条。

感谢北京孔庙有这样一棵柏树,让我能在杂七杂八的联想中,坚定“做个对得起自己的人”的想望。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