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目睹同事出意外,婆婆却说“别带晦气回家”…心理创伤像置身枪战电影,一幕幕重演真实恐惧 – 大保社


她目睹同事出意外,婆婆却说“别带晦气回家”…心理创伤像置身枪战电影,一幕幕重演真实恐惧

她目睹同事出意外,婆婆却说“别带晦气回家”…心理创伤像置身枪战电影,一幕幕重演真实恐惧

“你看起来怎么恍神、恍神的,还好吗?”已经好几位朋友这样关心佩玲,她觉得烦躁只是摇摇头。没有说出口的是,自从工作场所发生工安事件之后,她脑中常闪出意外当时血淋淋的画面,晚上频频做恶梦、觉得不安、不想理人,和家人也不停吵架。

意外事件发生时,佩玲同事不幸伤亡,目睹过程的她受到不小惊吓,但因经济需要勉强打起精神继续上班,以为忍一忍,时间过了就好了。但现在已经快半年,她心情愈来愈低落沮丧,毛病愈来愈多,她怀疑会不会真如婆婆说的“煞”到了?想到这种痛苦好像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觉得无望。

身体没受创,伤痛却烙印心上

在重大意外事件发生里,佩玲身体没有受伤,却已形成心理创伤。

进一步来说,当人亲身体验、目睹、听闻到威胁生命安全、身体、重大意外等事件,带来惊恐经验会形成心理上的创伤,产生难以控制的害怕感、无助感、恐怖感。

在重大压力事件发生近期可能触发“急性压力症”,出现在身心症状如忧郁、愤怒等强烈的情绪、与人相处有困难、回避社交生活、失眠、恶梦、肌肉紧张、心、腹泻、无助、恐惧等,形成生活困扰。若持续超过一个月之后,就可能形成“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TR诊断标准,将主要症状分为三类:过度警觉、逃避麻木、及再度体验创伤。

我听过对再度体验创伤最传神的譬喻是,创伤经验就像看一次又一次的枪战电影,只是对当对事人而言,枪药弹火是真实的。心理创伤就是这样让日常变成威胁。

慢性创伤折磨,更具杀伤力

而心理创伤的复杂,还在于形成的连锁反应,例如当事人常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想要再碰到痛苦话题,情绪也会忧郁或易怒。旁人若不理解,只会觉得对方难搞、不好相处,因此形成人际孤立或冲突,进而影响到婚姻或是职业生涯。

心理创伤的层面并不局限于此,最新研究注意到引发创伤的范畴广远,童年创伤、虐待、家庭暴力、人际孤立等,都可能形成慢性创伤症状。

以佩玲来说,工安事件发生后,婆婆听到意外事件时叫她先不要回家,以免得带回晦气。婆婆的态度让佩玲不敢置信,这样的对待方式形成关系上的心理创伤。此后,和先生及家人为此冲突不断,这二度伤害的杀伤力,不亚于目睹意外所产生的影响。

心理创伤不容易看见,却严重折磨身心。就和身体受伤需要治疗一样。重大压力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点,也必须要给予“心理救护”,给与当事人照护与支持。

如果我是当事人安抚自己,自我照顾

有人问可以去收惊吗?当然可以。去庙宇、教堂…..,透过一些仪式、透过信仰安抚自己,只要是可以带来安心感的事情都值得一试。

但除此之外,不要害怕寻求专业协助,直接到精神科、谘商所等机构求诊,先稳定身心,并建立复原力,这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同时也要进行自我照顾:

1、找值得信赖的对象,将内在的感受说出来,不要用孤单将自己锁住。真的都没有人可以说的时候,拿张纸找个安静的地方把感受写下来。

2、重大压力容易让人身心分离,因此要聚焦在自己身心。想抽离害怕时,可以刻意告诉自己“我现在听到…….”、“我现在看到……”。或是走路时,感觉脚与地面接触的感觉,用具体语言让自己回到此时此刻,而不是一直困在过去的感觉中。

3、不要企图用酒精、非法药物来麻痹感觉,麻痹的效果短暂,但引起的副作用更大。

4、只要有一丝自杀的念头、或伤害自己的想法,不要迟疑请立刻就医。

如果我是亲朋好友:陪伴倾听

遇到心理创伤时,旁人的陪伴非常、非常重要。陪伴时,不需要给对方建议,不要一直追问细节,有时候太多的探问,对于当事人如同一再被戳伤口,可多鼓励当事人找专业协助。

当事人没有准备好要说,不要急着或强迫对方对你袒露,但你可以保持关心的态度,告诉对方如果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会在。

如果对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而是以火爆脾气或孤僻等方式相对,也可能是创伤反应。若你在看完此篇文章后,对心理创伤背景知识多一点了解,千万别和他一起陷入强烈情绪、被激怒或拒绝接触,试着多聊聊,只要没有放弃,一定有正面效果。

陪伴心理创伤的人不容易,找几位好友形成支持系统,避免个人情绪负荷过重,反而有负面效果。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