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叫车、领药成日常,不懂科技好恐慌?跨出舒适圈学习新事物,乐迎智慧老后 – 大保社


手机叫车、领药成日常,不懂科技好恐慌?跨出舒适圈学习新事物,乐迎智慧老后

手机叫车、领药成日常,不懂科技好恐慌?跨出舒适圈学习新事物,乐迎智慧老后

前个礼拜,父亲晚上身体有些小状况,必须搭计程车去急诊。因为父亲所住地方并不是商业闹区,到了晚上很少会有计程车经过。大约过了10分钟,才终于碰到一辆空车。幸好当晚没有下雨,否则难度肯定更高。

如果我还在职场,或许对APP叫车早就上手,但退休之后,时间较充裕,也就没有使用APP的强烈动机。每次叫不到车,就发誓一定要跟年轻子女请教,但后来又不了了之。相较之下,学会在餐厅扫QR Code,然后在手机上点餐的迫切性,可能更胜叫计程车

二二八连假三天,台北终于迎来难得的阳光,赶紧出门透透气,便决定下午到平易近人的猫空樟树步道走走。

假日车多,停车想必困难,所以决定搭捷运到动物园站,再转乘猫空缆车上山。没想到排队要搭猫缆的人龙几乎看不到尽头,恐怕等到天黑都上不了缆车。立刻变更计划,改搭计程车上山吧!

随手拦车的时代已不复返

往猫空的方向在对面,所以我们就先穿越马路到对向。拦了好久,在面前经过的计程车不是有载客,就是向我们挥挥手,表示已经被他人预订了。儿子看拦不到,只好用APP叫车。因为必须输入地址,只好又穿越马路,回到猫缆站前面。

所叫的计程车终于穿过壅塞车阵,让我们上了车。往前开了好远,才能回转来到猫空顺向的路线。虽然折腾了很多时间,但总算有人愿意载我们。

这种在街上拦计程车拦不到的经验,已经越来越常发生了。

其实我有下载叫计程车的APP,但从未使用过。临到需要关头,才知道随手叫车的时代,看来已经一去不复返。

点餐、领药、看电影,全靠APP搞定

我也不是完全的“摩登原始人”,当然也有经常使用的APP,其中最娴熟的就是点餐的外送平台。

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外出用餐常有跌倒的风险,目前也未请外劳帮忙,所以我经常要透过这个APP帮他们点餐。APP还可以看到外送人员行经的路线,所以快抵达时,我会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能及时下楼去取餐。

其次就是帮父母每个月去领慢性药,也是先透过医院的APP来预约,这样就不必花很多时间去医院排队领药。或者加入住家附近药局的Line群组,用手机拍下慢性药单,待他们通知后再去取药,也非常方便。

再来就是使用Netflix的APP,下载后就把电影或剧集投影到电视萤幕上欣赏。因为去年疫情被迫宅在家之后,开始习惯这种观影模式,未来可能真的因为不用再舟车劳顿去电影院看电影,而彻底改变了生活型态。

疫情改变日常,科技应用更普遍

也幸好拜科技之赐,就算因为控制疫情而被迫隔离,或是学校停课、居家上班,都因为视讯软件的协助,让生活的不便性降到最低的限度。

虽然我很不喜欢面对电脑萤幕做线上演讲,因为缺乏和现场听众的互动,但也必须强迫自己逐渐习惯这种演讲的方式。不过,因为担心电脑或网络连线临场出状况,我还是要求到邀请单位的办公室来进行线上演讲。

去年中,官方规定进入任何公共场所,都必须扫QR Code,然后上传到1922平台。年迈双亲因为没有手机,所以必须每次都用笔填写资料,也让老人家平添很多的麻烦。

我有一位作家好朋友,一向自诩没有手机照样能处理所有事情,后来因为上述情况,也不得不买了支手机,否则越来越有寸步难行的困窘。

数位生活便利,断网断电更恐慌

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经极度仰赖手机和网络。虽然科技带来了生活上极大的便利性,但手机当机、突然没电,或收不到讯号,同样也会造成生活上极大的恐慌。

例如现代人一般都把通讯录和行事历记在手机里,一旦遗失或当机,这些资料全部消失,就非常麻烦。尽管现在已经有云端技术可以解决,我还是习惯多留一份纸本记录,以备万一时还能顺利联络事情。

尽管如此,不能熟练运用科技,肯定将会带给你更多日常生活上的恐慌。

进入第三人生阶段,虽然没有因工作而必须学习新科技的迫切性,而且就算认为以往的生活方式比较让人放心,但科技潮流势不可挡,所以千万不要抱着鸵鸟心态,而拒绝接受新事物。

注:本文作者施昇辉郑重声明,从未成立任何Line投资群组,请读者别误信加入坊间以“施昇辉”或“乐活大叔”名义成立的任何投资群组。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