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太累,买名牌包犒赏自己,又没借钱哪里不行?心理师:别再用善意谎言,合理化成瘾行为 – 大保社


工作太累,买名牌包犒赏自己,又没借钱哪里不行?心理师:别再用善意谎言,合理化成瘾行为

工作太累,买名牌包犒赏自己,又没借钱哪里不行?心理师:别再用善意谎言,合理化成瘾行为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工作太累,买个名牌包犒赏自己,帐单分期,又没借钱,哪里不行?”

那些名为“犒赏”的行为……

 

你是一个时常将人性挂在嘴边的人吗?或者,时常用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尤其是,这套说词你只会用在自己的身上,而不会用来设想别人,推己及人。

许多人都会透过心理防卫机制中的“合理化”来解释自己的放纵行为,通常就是名为“犒赏”的作为。用看起来符合常理,顺应人性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及情感进行辩护、解释。

善意的谎言

“这段时间工作实在是辛苦了!买个名牌包来犒赏自己吧!帐单可以分期付款,我都付得起啊!又没有借钱。”

“只是吃块炸鸡、不过是一杯珍奶,我还特地选了半糖。我工作一整天这么累,犒赏自己,不对吗?你也太严格了吧!而且这是我的自由。”

“喝酒能够放松,帮助睡眠。不是很多杂志都说红酒对人体不错吗?我就只是喝个几杯嘛!”

使用心理防卫机制的合理化无可厚非,也是常见的人类心理及行为表现,毕竟鲜少有人能够活得仿佛圣人,能够毫无欲望,无论在哪个层面。

为了去做当下最渴望做的事,为了拥有当下最想拥有的东西,为了获得愉悦、开心及满足的正向感受。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会对自己,也对他人说善意的谎言;减轻自己心中的罪恶感,也让他人更能够接受些。

并非偶尔,而是经常

然而,他们刻意回避自己并非偶一为之,而是经常为之。换言之,他们并不是久久才透过消费购物来犒赏自己,而是经常性地购物。寄来家里的包裹数量,多到警卫都能记住她的名字:陈小姐,又是你!

他们并不是偶尔才吃块炸鸡,偶尔才用高糖饮料来抚慰自己疲惫的心,更非身体健康,头好壮壮,能够百无禁忌的族群;而是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限糖及饮食管理,目前已经是糖尿病的高危险群。

他们透过饮酒来作为缓解失眠的理由。这个借口,我见过不少人挂在嘴边。然而,他们从来不曾因此变得好睡,反倒是嗜酒如命,成了他们如影随形的标签。

逃避内心失落的痛苦

当一个人的内心需求及真正目标无法实现时,运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才能坦然地去做他人不会赞同,自己其实也心知肚明于事无补的行为,借此来逃避内心失落的痛苦。

为什么要频繁购物,大量消费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甚至是价格昂贵的名牌,乃至于购物成瘾呢?

因为内心无边无际的空虚,渴望透过物质充填、塞满心中空出来的角落;因为自我价值感很低,必须透过名牌来衬托自己,让别人看见彷若精品的自己。

一直买、一直买、一直买。上礼拜订购的服饰还没寄来,这礼拜又订了三次,差别只在于不同品牌及购物网站。

频繁浏览时尚精品的购物网站,仿佛被制约了一般。耳垂只有一对,耳环却下订十副;脚只有一双,鞋子却下订了五双。

懂得穿搭的达人,不是常常说要包色吗?这样才能搭配不同色系,出现在不同场合,总是要符合TPO(Time、Place、Occasion)的原则嘛。

关于心理防卫机制的合理化,每个人总是可以生出数不尽的借口。然而,多数人却不去正视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不去面对让自己深陷购物成瘾、食物成瘾、酒精成瘾……的真正动机及理由。

用“人性”来为自己的成瘾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辩护

 

为什么要用“人性”来为自己的成瘾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辩护呢?因为它会带给你满满的安全感。既然是人性,就代表“人皆有之”。

只要是人,都会如此,一点都不少见,更是一点也不奇怪。然而日复一日,长年累积,它就成了反射性的习惯。一旦感到空虚寂寞、觉得冷,就会启动成瘾行为来抚慰自己。

下班后回到一个人的住处,连只猫都没有;西洋情人节、七夕,还有圣诞节,那些双双对对的幸福时分,都在提醒你的孤单寂寞,都在对照你的形单影只。

你就会点开购物网站,一直买。夜不成眠的你就会打开酒,一直喝。何必停下来?也无法停下来。

当父母说:“我是为你好。”……

合理化带来的影响,就是让我们隔离了内在真实的感受,与情绪保持距离;因为抽离(isolation)了部分事实,避免让自己意识到,以防感到更难受、更伤心(抽离也是心理防卫机制之一)。

还有一种常见的合理化说词,出自于父母,叫做“我是为你好”。然后,你可以联想到,当父母说“我是为你好”之后,一定会接着说:“父母爱子女是天性,哪有父母是为了伤害自己的孩子?”这一部分说的是事实,但另一部分却是为自己的过度涉入、高压统治进行辩护。不去看见自己的期许、要求,甚至是过度保护,带给孩子多大的压力。

有一种好,叫做“请你为你自己好”。意思是,请把时间及心力用来经营自己、照顾自己,也就是将关注的焦点转回到自己身上。而不是不断向外瞧,持续盯梢你最关心的人,无论是伴侣或子女。

对于别人的事,请给出更多一点的自由、尊重及弹性。这也是关系融洽的秘诀之一。

辨识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

 

我们都该学习向自己的内在探索,辨识出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而明白现在的自己,使用的方法是望梅止渴,还是饮鸩止渴?是解决问题,还是制造出更多问题?

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知之明,更是有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及动力,不然你不会见到许多人求神问卜,掷下重金去找老师、问老师。问题在于,当心理防卫机制过度运作时,就会蒙蔽了真相,让一个人把路越走越偏离,甚至形成了成瘾行为的依赖机制。

既然能够得到暂时性的缓解,那么直视、面对及处理问题的真正核心,也就不那么急切了。

别再用善意的谎言合理化自己的成瘾行为:让渴望抵达的彼岸远在天边,而心中真正企盼的目标却永远搁浅。

从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机制挣脱,彼岸不再遥远。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