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确诊症状》Omicron、alpha与感冒流感不同!发烧、头痛、喉咙痛…重症3前兆恐染毒快快筛 – 大保社
▼
新冠肺炎确诊症状》Omicron、alpha与感冒流感不同!发烧、头痛、喉咙痛…重症3前兆恐染毒快快筛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本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从2020年2月爆发延烧将近两年,确诊个案再度来到高峰,这波爆发主因就是Omicron!该变异株与去年所面对Delta病毒株不同,传播力较强、突破性感染机会高、症状相较轻微,其中Omicron亚型BA.2传染力又更高,但随着病毒的变异,感染后表现症状也有不同。
新冠肺炎症状有哪些?
根据卫福部疾管署的资料显示,罹患新冠肺炎的确诊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烧
2.肌肉酸痛
3.疲劳、全身无力
4.咳嗽
5.心
6.腹痛、腹泻
7.鼻塞、流鼻水
8.嗅味觉异常
9.头痛
10.呼吸困难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延烧到 2021 年,从最一开始疾管署防疫医师邬豪欣认为,流感跟新冠肺炎的症状的确很相似,但“新冠肺炎比较不会肌肉酸痛”,可以用这个来判断是不是感染者。
但仔细看这些“新确诊个案”的症状,也有许多人出现了肌肉酸痛、疲劳等症状,甚至也有人只是流鼻水、鼻塞的“小感冒”症状,还有人是“完全没症状”的状态,表示新冠病毒已经开始变异,已经无法用单一症状来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染。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CDC)则表示,罹患新冠肺炎的人出现的症状范围非常广泛,从轻微症状到严重疾病都有。症状可能在接触病毒后2–14天出现,而且任何人都可能会出现从轻微症状演变到严重症状的情形。
新冠病毒变异株症状比较:Alpha和Delta病毒有什么不同?
感染Alpha英国变异病毒株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烧
2.持续咳嗽
3.失去嗅味觉
4.头痛
5.疲倦
6.喉咙痛
7.腹泻
8.皮肤红疹
9.手指、脚趾变红或变紫色
根据英国国民保健署(NHS)的资料显示,认定新冠病毒主要有三大症状:发烧、持续咳嗽、失去嗅味觉等,而英国的临床医疗人员也发现,除了以上三大症状外,也可能会出现头痛、疲倦、喉咙痛、腹泻等症状。
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今年(2021年)所统计的症状,更把皮疹列为典型症状之一。
在英国的确诊者中约有20%的患者出现皮疹,皮疹症状包括出现几小时就消失的荨麻疹,尤其在眼睛或嘴唇边出现的搔痒或块状浮肿就要小心。
另外也有可能出现水痘型的皮疹、手指脚趾变红或变紫色,如冻疮的变色。
感染Delta印度变异病毒株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烧
2.咳嗽
3.喉咙痛
最近侵台的Delta变异病毒,从各地区经验发现,它的传播力高,更是导致英国延烧解封的主因,短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世界的主要病毒株,世界卫生组织(WHO)在6月17日记者会中警示,印度Delta变种病毒株是目前为止适应能力最强的变病毒株,症状表现更像是重感冒,而确诊者较不会出现嗅味觉异常、腹泻,反而出现头痛、喉咙痛等症状的机率较高。
官方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专家谘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指出,目前新加坡学者有进行英国变异株、或印度变异株的个案,实际进行资料搜集,依照症状表现,可以看到以新加坡报告中,发烧70%、咳嗽46%,这两个还是比较重要的临床表现。
所以如果有这两个症状,加上会有鼻塞、流鼻水的症状,那还是要尽速筛检,来确定是不是得到这样的相关病毒。
感染Omicron变异病毒株的症状有哪些?
从南非开始窜出的Omicron ,短短时间内就开始取代Delta成为世界主流的变异病毒株,与先前的Delta株相比Omicron症状跟感冒、流感更加接近,症状也相较轻微,过往常见的发烧、嗅味觉异常的状况减少。
依据各地区经验来看,住院率、重症率确实有下降,初期症状会在染疫2天后迅速出现,持续维持5天左右,突破性感染的情况明显增加。
根据英美、南非的Omicron病例统计,患者染疫后最常见的初期症状分别有:
1.喉咙疼痛
2.腰酸背痛
3.流鼻涕、鼻塞
4.头痛
5.疲惫
6.打喷嚏
7.夜里盗汗
8.肌肉酸痛
研究也发现Omicron病毒对肺部的侵略性较低,林口长庚新兴病毒中心主任施信如说:“从香港大学、欧洲、美国发表论文指出,他们用不同系统做出来结果,Omicron病毒在肺部复制的能力较差、免疫致病性是比较低,临床上的统计看起来轻症的比例多、住院率降低。”
感染OmicronBA.2变异病毒株的症状有哪些?
从2022年开始主要都是以Omicron疫情为主,但统计下来发现高达9成染疫的患者都是轻症、无症状居多。
Omicron病毒又可分为BA.1、BA.2、BA.3,过往讲的Omicron主要指的都是BA.1 占世界流行的病毒株,但随着疫情演变,BA.2的病例数逐渐上升,甚至超越BA.1。
长庚大学新兴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BA.2的确在受体结合位置有明显变异,跟BA.1相比有差异,但在毒性上有目前没有证据有变毒的迹象。”从美国CDC监测中发现BA.2与BA.1引发的疾病严重程度没太大差异,主要感染之后常见症状还是头痛、喉咙痛、打喷嚏、流鼻涕、身体疼痛。
但美国地区医学图书馆指出,认为BA.2还有另外两个较不同的两个症状:
1.头晕
2.疲劳
尤其BA.2传播力确实比BA.1增加约30%,但黄高彬强调:“BA.2很多特性都跟BA.1很相近,美国CDC报告强调虽然BA.2传播力比较强一点点,不会像Omicron出来时刚出来剧增病例,且临床症状并没有比BA.1还严重。”
新冠肺炎症状和感冒、流感很像,该如何区分?
从各地区的统计数据都可以看出,新冠肺炎所出现的症状与流感,甚至是普通的感冒都非常像,所以单靠症状是没办法判断自己是不是新冠肺炎的。
不过,新冠肺炎有2点跟流感不一样,一个是“潜伏期比较长”,一个是“会有下呼吸道症状”。
一、潜伏期比较长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流感的潜伏期大概在1~4天左右,病程大概在7天左右,而且变严重的速度非常的快,可能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突然发高烧、全身酸痛、或是其他任何不舒服到无法出门;所以如果“突然”不舒服,很有可能会是流感。
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比较长,可能有1~14天左右,病程可能会拖到几周、几个月以上,所以除非有慢性疾病,否则病程不会这么快就恶化;一开始可能会先有一点小症状,然后慢慢越来越不舒服,持续3天以上都没有改善,就可以怀疑是不是新冠肺炎。
二、有“下呼吸道”症状
不过,针对那些“没有”症状的人来说,自己应该怎么判断是不是有肺炎?
其实还是有一些小细节。
在那些“没有症状”的人身上,也有一部分透过X光或电脑断层,会看到“肺炎”,所以“没有症状”其实是指没有“全身”或是“上呼吸道”症状,但可能有一些下呼吸道的症状。
下呼吸道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如果症状轻微,可能不见得会出现相关的症状,但如果有症状,也很可能会跟其他疾病的症状搞混:
1.胸闷、胸痛。
2.咳嗽时胸骨后方疼痛。
3.走路会喘、讲话会喘。
4.身体莫名燥热,或特别容易觉得冷。
所以,如果出现这些看起来像“没有症状”的症状,其实也可能跟新冠肺炎有关,如果再加上自己有接触史、旅游史的人,或是症状持续 3天以上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最好还是到医院去进行筛检比较安心。
只是有些患者没有警觉性,时间拖太久等到确诊时已经出现严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
依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资讯,患者大多数能康复,但也有死亡病例,死亡个案多具有潜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
出现上述疑似新冠肺炎症状要不要去筛检(或自行筛检)?
高雄市立小港医院感控室主任张科表示:“如果是单纯感冒的症状,去药房买药吃一吃成药通常都会好,不需要太多虑,除非吃了2–3天都没有好,就该去看医生,诊所医生会经过专业判断,也许判断是感冒,如果判断不出来就转介到筛检站。”
而依照不同的所在县市的风险来看,也会有不同的做法,像是双北因疫情严峻,连台北市长柯文哲坦言:“潜在的感染源那么多,疫情有被控制但没有扑灭,这在个情况必须把身边的人假想可能是确诊者。”
张科提到:“如果是在双北市比较热区的地方,已经有呼吸道症的话,其实就直接去筛检,因为这些地区筛检站非常的多。”
随着疫情变化,“居家快筛”也变得很普及,许多个案都是民众自行快筛而发现,快筛确实可以帮助找出社区潜在的个案,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居家快筛呢?
李柏锋小儿科家医科诊所院长李柏锋医师就以常见的五大类情况做为区别:
无症状者:不需要特别筛检有些民众担心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一般在家上班的民众不需要筛检。
有症状者、无明确接触史:可以考虑使用居家抗原快筛(鼻腔)、居家核酸检验(鼻腔))、诊所自费抗原快筛(鼻咽)等方式进行筛检。
有症状者、且有接触史:请谘询医师可至医院做PCR、抗原快筛。
无群聚史的企业:可做企业快筛,抗原阳性再转介至医院做PCR复检。
已有群聚史企业:可同时做抗原快筛、PCR。
新冠肺炎重症3大征兆
由于出现多起轻症的确诊隔离者突然过世的案例,也造成大家的恐慌。
对此,台北荣总胸腔部呼吸治疗科主任暨重症医学会副理事长阳光耀建议,在居家、防疫旅馆、集中检疫所进行隔离的人,请每天监测以下数值,一有异常就通报或是寻求医疗协助:
血氧浓度:要维持在95%以上。
血压:要维持在120/80mmHg以下。
体温:要维持在摄氏37.5度以下。
新冠肺炎常见问题
1.想要快筛怎么做?现在有居家快筛吗?
目前已经开放居家快筛,从药局都可以自行购得,如果居住在疫情热区也可以留意是否有设置社区快筛站,另外,各大医疗院所也可以预约进行PCR筛检。
2.曾到过确诊者经过的地方该怎么办?
如与确诊个案于症状发生前3天至隔离前有过密切接触(如同住、共同用餐,或会面对面 15 分以上接触),请先留在家中自我隔离,等候卫生单位通知。
3.已打完两剂疫苗,为什么面对变异株还是有突破性感染?
随着时间体内的抗体慢慢下降,专家认为除了要补打第三剂外,疫苗不再只是防感染而是防重症。
文、图/卢映慈、王芊凌、彭幸茹
延伸阅读
COVID-19/儿童染疫后脑炎为什么如此致命?典型7大症状提早警觉
0~6 岁是儿童发展健康的黄金期!认识孩子每一阶段的成长轨迹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