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存股领息退休,好怕股市崩盘!退休后操作以“睡得着”当标准,这样做能更安心
▼
Q:苏先生今年初65岁退休,离开待了快40年的公司,20几年前公司推出“员工持股信托”购买自家股票,只有等到离职或退休时,帐户内的股票才可以带走,对公司向心力强的他,在职时期间安分地“存股”,随着时间而累积到可观保险法的股票张数。
苏先生原年资计算公式excel本计划是靠着股票的股息当退休生活开销,但公司章程是真的退休了,也拿到股票后,公司股价开始飙涨,1个多月涨幅超过50%。这么激烈的涨幅,让他担心股票涨太快而崩跌,让心员工手册情一直受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影响。
由于他过往股票投资,常常因为听名牌而损失惨重,苏先生刚好暗恋我让他担心这次也会是纸上富贵来去一退休金会永远上调吗场空,反成压力来源。到底该如何调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整策年资计算公式是怎么算的略?退休金要缴税吗?
A:我对台股的评价还算正面,股票投资绩效根据心理素质保险查询、经验和状况,因人而异。苏先生自己的投资经验和对公司及产业的了解,比起获利、更害怕损失,苏先生的顾虑是有他的道理。
我个人离开职场10几年,以自己退休金工龄有几个档次经验来说,我认为退休后的风险资产,最好以“睡得着觉”为原则。退休人士最重要的资产是“健康”和“亲情”,担心股票涨跌这种无形投保人可以变更吗的压力,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人一紧张也容易坏了关系。
获利部位先落袋为安
所以,我建议他可以先将额外获利的部位落袋为安,这部分是“意外”得来,可以将此资金移转他用,例如购屋或买保险等,让原本自己安心地配息过活计划也可以持续。
那退休金要缴税吗?苏先生也特别关心退休金“税”的问题,以其为例,说明许多退休人关心的税金问题:
劳保老年给付免纳所得税
苏先生的退休金来源有3笔:第一笔是劳保老年给付,第二笔是劳退旧制,第三笔是“员工持股信托”。
1、老年给付:年金公式=平均月投保薪资*年不动产查询资*1.55%。他投保人慢5年才领,每个月可以多领20%。
《所得税法》第4条第1项第7款规定:“人身保险、劳工保险及军、公、教保险之保险给付”免纳所得税,所退休金2020年最新消息以劳保老年给付免纳所得税。
2、劳退旧制:最高45个月,退休金=退职前6个月平均工投保人是指什么父母还是本人资*45。
“劳工退休金个人专户”享有定额免税金,免税额计算分为两种情形:1.若一次领取退职公司所得,免税额就是18万元乘以服务年资,超过18万元未达36.2万元乘以年资,减半计列,超过36.2万元乘以服退休金工龄有几个档次务年资,全数计列。2.若是分期领取,免税额则为78.1年资是什么意思万元。超出免税额的部分,要并入综合所得总额申报。
除了员工转正申请书怎么写少数超高薪资所得者外,绝大多数的劳工是不需缴退职所得税的。
3、员工持股信托的股票:买卖价差,免证所税。
但投保是什么意思股利按分配的所得类别课税,如果股利单笔超出投保人是指什么父母还是本人2万元,需要另缴补充保费(2.11%)。
房地产和保险是“放钱”好工具
与其担心股票回跌,不如将股票卖出的获利,转往不动产或保险。不动产和保险的好处投保人和被保人的区别是什么是可以节省“遗产税”。
不动产是利用员工手册“土地公告现值+房屋评定现值,远小于市价”来节税的,例如市价2000万元不动产,土地公告现值和房屋评定现值可能只有不投保单到4员工手册00万元,中间价差1600万元就“消失”了,遗产税申报总额就少了1600万元。
保保险公司十大排名险,只要保单上受益人限制高消费的位置有填写受益人名字或法定继承人,就可以免遗产税。但如果金额太大,例如超过4000万元,就可能产生“最低税负制”中的所得税。一般人是缴不到这种税的,也要注意避免“保单8大态样”的实质课税。
退休后要做什么?
人们常质疑自己是“为生活而工作”,还是“为工作而生活”,这个疑问到退休之后不再是问题,反而退休之后要找事情做,因为忙碌惯了的人,一下子无所事事,时间太多又无法自处,是很恐怖的。
假设苏先生有人愿意聘他当顾问,即使已经退休领取老年给付,如果重回就业市场,除薪水外,雇主还是要给付3笔钱:健保费、职灾和6%劳退。
如果可以,至少在退休前5年,就要好好规划退休生活,以兴趣为出发点,开始经公司营自己保险查询离开职场后的园地,才不会因为日子突然改变而无法适应。
Tips:
1、员工持股信托保险公司排行:属于个人帐户,公司用这个帐户的钱年资怎么算的买公司股票。员工每个月提拨部分的薪水(有上限)进这个帐户,公司相对提拨相对金额进这个帐户(也算变相加薪),来购买公司股票,具有鼓励员工性年资本回收额计算公式质,待在公司期间,股票只进不出,达到“专款专用”复利的效果。
2、保单8大态样:重病投保、趸缴投保(亦即保费公司注册一次缴清)、举债投保、高龄投保、短期投保、钜额投保、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集投保、保险给付相当于已缴保险费(此举违反保险本意)。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