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天是在享受生活,还是将24小时填满?掌握1观念摆脱瞎忙,拿回人生主导权 – 大保社
▼
你的一天是在享受生活,还是将24小时填满?掌握1观念摆脱瞎忙,拿回人生主导权
我是在兽医院工作的兽医。虽然曾经也碰过工作倦怠期,但本质上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也有想要做得更好的野心,所以晚上会抽出时间研读相关知识,但是我并不想把下班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变成“最顶尖的兽医”,而且我的人生目标也不是以“最会动手术的兽医”扬名立万。
我和已退休的母亲经常一起讨论,退休后的生活要怎么过才不会后悔。母亲忙碌了一辈子,在五十五岁时退休,这么长久的岁月中,母亲的自我既被“工作”绑住,也被某某某的“妈妈”所束缚。
这么多年过去,等到退休、子女长大成人离家之后,如今母亲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也消失了。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而活,做什么事情会快乐,怎么填满生活才不会后悔。
直到现在,母亲才有余裕开始思考如何填满自己的第二人生。
韩华人习惯将出生在1980 年代初期到2000 年代初期的人被称为“Y 世代”。按照这个标准,我也是Y 世代。这个世代的人不认为“工作”等于“生活”,更在意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不想把精神全部耗在公司,与母亲这一代认为“工作”就等于自身价值非常不同。
我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多,“该如何填满生活才不会后悔?”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把想做的事,按照想做的程度去做。”
虽然我不确定是否所有的人都这么想,但像我这种对许多事情有着浓厚兴趣,喜欢多方尝试的人来说,真的是最真实的盼望。
为了生活,我们不免还是需要工作领薪水,那么,在工作之余,建立有效率的、有品质的、有时间意识感的晚间计划,就是最好的解答。
不想成为最厉害的兽医,但想成为生命最丰富的自己
我是在兽医院工作的兽医。虽然曾经也碰过工作倦怠期,但本质上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也有想要做得更好的野心,所以晚上会抽出时间研读相关知识,但是我并不想把下班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变成“最顶尖的兽医”,而且我的人生目标也不是以“最会动手术的兽医”扬名立万。
虽然我爱我的工作,但如果一辈子只能当兽医,我觉得我会变成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然而这个世界告诉我们“只能挖一口井”,叫我们穷尽一生专注在一个领域,为此付诸所有心力,“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并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对我来说、或者说对我们这世代的人来说,并不一定适用。
就在某一天,我偶然看到一场TED 演讲之后才知道,像我一样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演讲题目是《为何不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人生方向》(Why some of usdon't have one true calling),演讲人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认为社会似乎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框架,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只寻找一种使命,并且必须为了那个使命而活,但她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那样做。
充满好奇心、拥有具创意的各式兴趣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不妨大胆充分发挥热情,活出自己。
看完她的演讲之后,我产生了信心。我下定决心,即使不能成为最菁英的上班族,我也要成为下班后活力满满去做各种有趣事情的人。
既然下班了,我就是要做想做的事
既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兽医、最棒的创作者,也不是最顶尖的演员,那我还可以做什么呢──很简单,我有最强的信心,那就是我很会“做些有的没有的事”。
“为什么不好好念书,老是做些有的没的!” 指的就是我。学生的本分是“读书”,上班族的本分是对自己的工作范畴负起全责,交出一番成果,只是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存在限制在“上班族”的身分,反而会觉得下班后做“有的没有的事”很奇怪,这样一来,不就一天24 小时只能以上班族的角色过活了吗?但是我不希望这样,我认为下班之后,应该要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去活出自己的本分。
人们往往会认为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条件是“准时下班”,但是我想问问,在不做正职工作的时候,大家是怎么利用的?那些会高喊“工作与生活一定要平衡”的人,往往不知道除了正职,自己擅长什么、觉得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在准备好改变自己、迎接晚上的奇迹4 小时之前,请先想想,自己在工作之外做什么事会感到快乐,有什么能力跟工作无关,以及现在或未来还想做哪些“有的没的”吧!
直到现在,我的母亲依然为了退休生活要做什么而苦恼,我则是为了下班后不虚掷任何一分钟而努力经营。请记得,跟“几点可以下班?”比起来,“下班后做什么?”更重要!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