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生活,还是在凑合?加点仪式感,把将就日子过成讲究生活,岁月漫长但仍值得期待 – 大保社


你是在生活,还是在凑合?加点仪式感,把将就日子过成讲究生活,岁月漫长但仍值得期待

你是在生活,还是在凑合?加点仪式感,把将就日子过成讲究生活,岁月漫长但仍值得期待

有部电影有这样的对白,男主角说:“刚才在洗手间时,我的一生在我眼前闪过,我看到我的一生,最好笑的是,我并未参与其中。”

我们如何为生命注记呢?

 

回顾过往,很多当年似乎是巨大到难以承受的事,现在却渺无痕迹,而许多小小的善意与话语,却会在脑海中不断盘旋。人能拥有什么呢?大概只有付出去的东西才能留存在世间吧?面对生活,要用整个生命的强度与热度去拥抱吧?记忆是取决于强度,而非长度!

有部电影有这样的对白,男主角说:“刚才在洗手间时,我的一生在我眼前闪过,我看到我的一生,最好笑的是,我并未参与其中。”

我们如何为岁月注记呢?

 

很多人有了孩子后,就以孩子的年岁做注记,有人是以生命中的大事来标定时间,也有人以心仪的典范人物的年表当标竿,比如格拉瓦或莫扎特死亡的年纪,这些生命中的节点,让我们在面对数以千计万计待填的日子里,有了顿号,有个起承转合的分段点,让我们可以驻足,可以反省,可以重新再出发。

因此,我虽然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是不管什么宗教或民族习俗,只要是节日,我都喜欢,喜欢那种过节的气氛,以及随着节日而进行的仪式。

我从小参加的童军运动中,就非常强调仪典,其实即便不参与宗教祭典或在特定社团所进行的特殊仪式,我们个人一生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仪式,比如生日庆生,开学典礼,结婚仪式,乃至于丧礼….等等,至于近年全中国台湾都在疯狂的跨年活动或元旦升旗典礼也都是仪式的标准典范。

宗教仪式中最普遍的是敬神、拜祖先的祭典。当我们祭拜祖先时,并不只是吊念他们,而是重新确认我们自己是在一种家族绵延不绝的生命长河里,赋予自己短暂生命另一种更恢宏更长久的意义,以便在这些承先启后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仪式,对需求意义的人类而言,是重要的。

人类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生命阶段的转换上,仪式是很有用的办法,人生中有许多“关口”必须跨越。因此在民族文化的演进中,就会设计出不同的仪式,帮忙度过这些关口,缓冲或转变可能会有的心理困境。以积极一点的角度来说,透过仪式的要求,比如斋戒,比如承诺、比如冒险…让新的阶段与旧的阶段之间有一个分界的区隔,让自己确定,往后的日子的确是不同的。

在荒野保护协会里,我们进行的各种仪式,我觉得还涵带着丰富与温暖的力量,而且,透过体贴的分享与拥抱,我们彼此才能相认,所有的经验与记忆才能累积,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流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荒野的文化也在这其中默默传承。

这些仪典使个人或团体,把我们内在的感受与外在环境结合起来,并且重新看见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人及环境的关系,借此,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也促使我们对生活产生主动而非被动的态度。

除了这些神圣与庄严的仪典,即便是社会习俗的节庆欢乐或个人家族的特殊纪念日,其实也不只是利用过往历史事件来狂欢一番而已,也不只是再重塑过往经验,我觉得庆典是将社会共同记忆或前辈的经验带到眼前,并不是想回到从前,而是为了照顾现在的人,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人。

当仪式进行时,仿佛划出一片不受干扰的时空,就像是日本动漫中的“结界”,也像是人类学研究发现原住民族里的“神圣空间”,在这特定的时空之中,我们被迫停下脚步,仔细反省并且回忆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特殊时刻,相遇的每个人、每件事以及每句话,然后我们会珍惜我们生命中所拥有的事物并且真心对待眼前的人。

而且像成年礼、婚礼或坐月子,这些仪式使人们得以更顺利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缓和我们的焦虑。在南美洲丛林里有一个部落,当太太怀孕生产时,躺在床上坐月子的不是产后虚弱的太太,而是那位甫为人父的先生,或许男人必须经过“坐月子”这个仪式,才能真切体认到以后所需负起的责任吧!

认识仪式的力量并且创造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时刻,对现代人来说更显得重要。因为我们都是庞大社会体系里的一颗小螺丝钉,每天走着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车,做一样的事,我们生命似乎就在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流逝了,偶尔,在夜阑人静时会有一丝丝的惶恐与不安。

仪式是我们改变现状最好的机会,不必劳师动众大张旗鼓的耗费钜资,也许只是一顿特别的晚餐,与亲友互赠小小的礼物,写一封真正的信,甚至只是睡前与身边的伴侣喝杯酒,仪式串起我们彼此的生命,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创造属于自己与家人朋友的仪式,就像让自己的生命有了船只,得以悠游在广阔的生活之海上,不再徬徨无所依靠。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