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底下是要好朋友,就不要一起工作!1例子启示:只有防患未然,才能情谊长久 – 大保社


私底下是要好朋友,就不要一起工作!1例子启示:只有防患未然,才能情谊长久

私底下是要好朋友,就不要一起工作!1例子启示:只有防患未然,才能情谊长久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谈到最近生意不错,自己的小贸易公司这两年逆势增长,原本的夫妻店模式有些应付不过来了。

她的想法是从老公司里挖曾经的一个同事过来。这个同事在老公司混得不怎么如意,收入也没有大的增长,所以对跳槽到我这个朋友的公司有很大兴趣,也明里暗里表露了想法。

于是朋友找我聊,想要我给她分析一下,把原同事招进公司的想法是否可行,究竟如何权衡利弊。至少在她看来,用熟人肯定顺手,这是好事情。

我这位朋友负责业务开发,她老公负责对接供应商,做采购和验货。而她的原同事有差不多十年的跟单经验,工作还算认真负责,性格也比较开朗,私底下还是她的闺蜜,如果招进来全面负责现有客户的订单管理,我朋友就可以腾出手,集中精力维护老客户,开发新订单。

她的原同事本身薪水一般,一年只有三十多万元。若朋友多给一点,如四十万元年薪,对方也会满意,这样对大家都好。我朋友想来想去,觉得这一步可行,成本不高,只是多支付一个人的薪水而已,风险也完全可控。

她设想的最坏的情况是,原同事能力一般,对公司的贡献并没有预期那么好。但即便如此,能损失什么呢,只是付给她的薪水比市场价略高一点而已,看在闺蜜的份上,这根本就无所谓。再说了,原同事工作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怎么都值这些溢价。

为保险起见,我这位朋友想先跟我探讨一下,看看这个方案能不能马上执行。

我明白,其实她希望从我这里得到肯定的意见,希望我支持她的观点。但是很可惜,不管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商业顾问,我都得跟她说实话。也就是说,这盆冷水我必须浇下去。

我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对于招聘自己的原同事进公司,我是持反对态度的。没有模棱两可,而是建议她立刻打消这个主意。

首先,招原同事进公司,原同事的能力和收入很容易被高估。因为距离产生美,毕竟不在一家公司共事了,大家变成了闺蜜,无话不谈,反而容易爱屋及乌,为对方收入偏低而抱不平,也愿意给她更好的机会,招其进公司一起工作。

你对原同事工作能力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几年前。那时候你自己或许也是“菜鸟”,所以会与原同事同病相怜,一起抱怨公司,一起忍受偏低的收入。可自己离开公司多年,我们又如何判断自己在进步的时候,原同事的能力也会突飞猛进呢?

其次,一旦让原同事入职,双方的期望或许都会变得特别高。原同事会觉得,老板是我的闺蜜,肯定会给我不错的收入,给我丰厚的奖金,跟前公司比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你给他加薪二○%,或许对方也会非常不满,觉得你小气。

而自己这边,总会有那么点施恩于人的情感因素在,好像是你把对方救出火坑的。心想着只要我赚钱,也一定不亏待你,绝对让你的收入提升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在薪资上松了手,在工作和贡献方面就会对她有相对高的期望。如果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接下来怎么办?

原同事觉得你小气,觉得你把他当普通员工对待,给的薪资并不高。而你或许觉得,原同事能力真的一般,这么多年都没长进,如今给他这样的薪水已经算大方了。

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都觉得自己付出更多,结果或许因为几件很小的事情,就会让合作破裂,闺蜜就会变成不相往来的陌生人。

再次,未来的管理叠加、职位设置会有很多的困难,不管是模式设计还是执行,都会有无数可以预见的麻烦。

比如,原同事入职的时候,公司在起步阶段,什么制度都没有,如今公司要严格管理,准备制定严格的考勤和打卡制度,能管得住原同事吗?我想很大机率是管不住的。

因为双方是闺蜜,有多年的交情,老板很难对原同事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处罚或者扣全勤奖的时候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么一来,其他同事就会不满。制度执行还是不执行?严格执行,闺蜜会有怨言,也许会影响到两人的关系;不执行,或者部分执行,其他员工就会觉得不公平,管理就难以开展,制度就变成了摆设。

又如,原同事的能力或许某一天难以匹配公司的发展,很多年轻人、新人全方位超过原同事,这时候怎么办?薪酬架构和职位设置都会有各种问题。原同事作为主管,但是下属的能力远胜于她,这种情况下,彼此都会尴尬。如果名义上给原同事主管的名头,给予下属更高的薪水,那么原同事反而会更尴尬,也会滋生更多不满。

这时候怎么办?降职,降薪,解职,还是采用其他方式?要知道,让原同事来公司上班不仅仅是公事,其中必然会夹杂许多私人因素。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是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难题,除非管理者决心放弃私人交情,公事公办,交情从此完结,失去这个朋友。

也许你没有想把原同事当成关系户,只把对方当成公司的普通员工,但是对方怎么想呢?会跟你想法一样吗?对方或许因为过去是你同事,跟你有很好的私人交情,所以一开始就抱有很高期望才来你公司入职的。如果你今日跟她说,她只是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你让她情何以堪?

最后,就是收入问题。公司刚起步时,一切都不是问题,如一开始的四十万元年薪已经高于对方在原公司的薪水,她会很满意。

接下来呢?公司收入一般的话,问题还不大。可如果公司做得很好,盈利越来越好,那么原同事的薪水又该如何定呢?

也许你觉得,增长一○~二○%已经不错了,不到两三年,原同事的薪水提升到六十万元,已经算是对她特别照顾了。

也许你年收入已经数百万元,公司的几个主管都是百万年薪,原同事怎么会甘心拿那么点儿收入?尽管公司赚钱跟她关系不大,公司给她支付的薪水是透过价值来决定的,但是原同事未必这么理智。

一个人很难因为纵向比较而满足,反而会因为横向比较而不满。

大家会用调侃的语气谈论某位名人一年天文数字的收入,作为茶余饭后的八卦新闻,可要是原先跟你一样拿四十几万元年薪的同事突然年入多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你心里就会有想法,有芥蒂。

这是人之常情,离自己太遥远的人,跟自己关系不大,无须过多在意。可如果身边的人—你认为与你不相上下的人,又或者还不如你的人,突然混得极好,你一定会觉得心理不平衡,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

亚洲是人情社会,很难彻底把公私的边界分清楚。西方很多企业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

我个人给那位朋友的建议是,若真的要招原同事进公司,如今肯定不是合适的时候。因为公司初创,什么都不稳定,对方或许能对现状满意,但是等公司发展起来之后,原同事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会认为自己是元老,是老板的闺蜜,理所应当获得更多。

这样反而难以管理和安置她,不如等公司发展一段时间,一切稳定下来之后,再让对方以员工的身分入职,严格划分具体的职位和工作内容,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薪酬模式,这才是更优的选择。

只要是人,就会有名利之心,就会比较。我们常说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就是因为富贵之后就容易心态失衡,分多分少都会觉得不公平。你觉得给多了,他觉得拿少了,裂痕就会出现,就会影响到工作。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这句话是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却据为己有,这是不义的行为。可每个人真的能分清边界吗?能弄清楚自己付出多少,应该收获多少吗?能明白不应该多拿多占,收入应该根据自己的贡献来分配吗?

非常困难。越是有私人交情,就越难公事公办,因为难以执行制度和进行管理。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私底下真的是特别要好的朋友,就最好不要跟对方一起工作。有些事情,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把那份情谊长久地维持下去。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