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杀分尸频传!医:别把暴力与精神疾病画等号 – 大保社
▼
情杀分尸频传!医:别把暴力与精神疾病画等号
大保社编案:28岁香港名媛蔡天凤疑似因为与前夫一家有金钱纠纷,2/21惊传失踪、2/24发现时已遭分尸杀害,据香港媒体报道,失踪多日的蔡天凤前夫准备在码头搭船潜逃时,遭到警方以涉嫌谋杀拘捕,而前夫全家3人也涉嫌重大已逮捕到案。
香港骇人听闻的分尸案,让人联想到中国台湾也曾传出多起因感情、房产、财产等纠纷杀人甚至分尸的社会案件,一度引起民众恐慌,也常将暴力事件与精神疾病联想在一起。但精神疾患的暴力风险真的比较高吗?
(原文刊载于:2018/05/29 更新时间:2023/02/25)
精神疾病稳定控制 暴力风险没有比较高
不过,无论是否罹患精神疾病,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精神科医师黄卓尹表示,常见的精神疾病如思觉失调症、躁郁症、忧郁症有可能出现情绪不稳的症状,但研究显示,在病情稳定控制的情况下,这些患者的暴力风险并没有比一般人来得高,除非患者合并使用毒品、酒精等刺激中枢神经的物质,才有可能增加暴力行为的风险,希望社会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规律用药稳定病情 患者切勿自行停药
黄卓尹医师进一步解释,思觉失调症的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因而产生想要保护自己的行为与激烈情绪;躁郁症在发作期间则容易出现高亢的情绪;忧郁症也有可能出现激躁不安的情况。
不过,在稳定治疗之下,这些症状都能得到控制,尤其是思觉失调症与躁郁症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患者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增加复发率,并可能增加日后用药剂量与影响药效。因此,家人的角色非常重要,建议家属多陪伴或提醒患者就医、服药,有助于稳定病情。
考虑使用长效针剂 善用精神科居家治疗
除了一般口服药物,目前也有长效针剂可供使用,若医师评估患者适用,可能可以每两周、四周甚至三个月施打一次就有不错疗效,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针对不便就医的社区民众,现在也有精神科居家治疗,由精神科医师定期访视,民众可以谘询院方或地方卫生单位以寻求协助。
药物治疗+心理谘商 有助忧郁症走出阴霾
至于忧郁症的部分,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但还需借助心理治疗、心理谘商提供患者情绪出口,并在专业人士协助下改善造成患者心理挫折的问题(比如低自尊、夫妻感情不睦等)。若病情较严重以至于不吃不喝时,建议可住院接受治疗,降低患者自杀风险,也能减轻家属负担。
紧急情况报警处理 保护自己勿正面冲突
规律治疗之外,民众平日该如何与精神疾病患者相处?黄卓尹医师表示,如果患者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情绪不稳甚至有攻击性行为的紧急状况时,可以立刻报警由警消强制就医,家属平时须将刀械等危险物品收妥,在患者情绪激动时不要与之发生正面冲突。
当患者受到精神疾病症状干扰时,可协助转移其注意力,以安抚为主,避免挑战或刺激的言行。若病患过于激躁或出现危险行为时,必须保护自己,适时求救。
若是忧郁症患者情绪低潮、出现负面想法时,他们需要的是旁人的倾听与同理,应避免给予“不要想这么多啦!”的消极回应,建议改为“我知道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心情不好,要不要我带你出去走走?”并协助就医,让患者有情绪出口、避免危险。
恐怖情人缺安全感 谈判避免激怒对方
针对新闻事件频传的“恐怖情人”,黄卓尹医师指出,所谓的恐怖情人可能是对感情关系的安全感比较不足,因此在关系即将结束或不稳定时会特别敏感,进而产生情绪波动。
建议伴侣想要检视两人关系时,应选择双方情绪稳定的时候,若发生争吵必须有一方先停止,避免再激怒对方,尤其不要挑战平时对方在意的事物。若要谈判应选择人多的公共场所,并让家人朋友知道谈判地点,保护自身安全。
另外,呼吁民众勿将精神疾病患者贴标签、污名化,以免患者担心社会异样眼光反而不敢就医接受治疗,不但无助于病情,也可能增加相关社会风险。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