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狂气喘吁吁,原以为肺炎竟是“主动脉瓣膜狭窄”!出现3并发症状,当心心脏衰竭 – 大保社


感冒气喘吁吁,原以为肺炎竟是“主动脉瓣膜狭窄”!出现3并发症状,当心心脏衰竭

感冒狂气喘吁吁,原以为肺炎竟是“主动脉瓣膜狭窄”!出现3并发症状,当心心脏衰竭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95岁的陈伯伯身体一向相当硬朗,不仅行动自如,甚至每天都保有运动习惯,但有次不小心感冒之后,却一直出现气喘吁吁的症状,原本担心是肺炎,没想到就医后竟发现是主动脉瓣膜狭窄酿祸,陈伯伯为重拾生活品质,因此立刻决定进行传统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

台大新竹分院急重症医学中心主任蔡孝恩表示,传统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虽然需要锯开胸骨、暂停心脏跳动,但由于视野开阔、清楚,因此安全性相当高,不过由于陈伯伯年事已高,原本医疗团队有点担心,但陈伯伯意志相当坚定,因此术前评估相关风险,确认安全后便进行手术,术后也有专业团队协助减痛、照护伤口,所以陈伯伯迅速恢复健康,每天又能到处趴趴走。

蔡孝恩主任表示,主动脉瓣膜狭窄是心脏病中常见的疾病,瓣膜就如同一扇门,随着年纪增长,逐渐有血液钙化的沉淀物附着在瓣膜上,因此心脏必须更费力工作,犹如进行“重训”,才能顺利打开门,这就是所谓的主动脉瓣膜狭窄,初期心脏还能努力工作,把血液运送到全身,当时间一久,不只主动脉瓣膜狭窄愈来愈严重,心脏也因长期过劳而出现肥厚情形,此时会出现胸闷、头晕、气喘等心脏衰竭症状。

根据统计,75~80岁以上的银发族中,大约有5~10%都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膜狭窄,但多数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蔡孝恩主任说,许多患者就如同上述的陈伯伯一般,因为气喘就医,胸部X光检查发现有阴影而怀疑是肺炎,直到排除肺部疾病之后,才发现阴影是已经变得肥厚的心脏,进而查出原因是主动脉瓣膜狭窄。

蔡孝恩主任说明,主动脉瓣膜狭窄是不可逆的情况,因此治疗方式是置换主动脉瓣膜,目前有传统手术、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两种方式,可依据经济、使用时间来选择。

不同于传统手术,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不需暂停心脏跳动,从鼠蹊部穿刺来放置瓣膜,几乎没有伤口,大约2~3天即可出院,不过目前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仍属于有条件的健保给付,若不符合资格,就须自费大约100多万元,若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或医疗保险支持,恐怕会是沉重的负担。

此外,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的持久度仍未明朗,目前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因此医师也不能确定术后多久需要再次手术。

蔡孝恩主任表示,传统手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性高,许多人担心术后疼痛、预后,以台大新竹分院的经验为例,会由各科室组成团队,一起协助患者减痛、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伤口恢复得更快,许多患者甚至7~8天即可出院,让亲友们相当惊讶。

不过,若年纪相当大、身体健康不佳或有共病如洗肾患者,还是建议考虑风险更低的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

此外,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也很适合需要第二次置换瓣膜的患者,蔡孝恩主任解释,瓣膜分为机械瓣膜、生物瓣膜,机械瓣膜虽不需更换,但要终生服用抗凝血剂,会有出血、血栓等风险。

生物瓣膜则分为猪心瓣膜、牛心包瓣膜,猪心瓣膜大约可使用5~10年,牛心包办膜大约15年左右,但无论是猪、牛瓣膜,若在60多岁时进行第一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未来势必会面临第二次的瓣膜置换手术。

尤其现代人平均寿命愈来愈长,考虑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时必须有更长远的规划,第一次手术时若能选择较好的瓣膜,不仅使用时间更长,甚至能有利于第二次手术。

蔡孝恩主任说明,以较新的干式瓣膜为例,虽然同属牛心包瓣膜,但采取专利的干式储存方式,所以推估能提升瓣膜的使用年限,预估应该比一般的牛心包办膜用得更久。

除此之外,干式瓣膜的可扩式设计,其瓣膜开口能够撑大,若需要进行第二次置换瓣膜手术时,就能选择“经导管瓣中瓣手术”,在原先的瓣膜置放处再放入新的瓣膜,进行瓣中瓣(Valve-in-Valve)术式。

蔡孝恩主任表示,如果第一次、第二次都选择传统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就必须面对伤口沾黏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当然还是有不少患者采取这样的方式,而且术后预后良好,但由于患者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时,大多都已超过70~80岁,身体状况、是否有共病都要一并考虑,若风险高就建议采取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

蔡孝恩主任也提醒术后一定要降低感染机率,例如好好刷牙减少口腔细菌,身体出现伤口时要仔细照护,这是因为置入的瓣膜属于外来植入物,若是体内遭到细菌攻击,很容易就会沾附在瓣膜上面,进而导致损坏,届时就必须再次置换瓣膜。

除此之外,术后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饮食均衡、戒掉烟酒等坏习惯,每3个月定期回诊、每年定期做心脏超音波检查,如此才能与瓣膜好好相处,维持更好的生活品质。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