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愈大的好处,少点忧虑多点自在!不必勉强跟不喜欢的人往来,活得愈来愈像自己 – 大保社
▼
年纪愈大的好处,少点忧虑多点自在!不必勉强跟不喜欢的人往来,活得愈来愈像自己
长达将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许多事物,也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涯规划,包括这本书的作者,伯恩韩瑞希,八十多岁的生物学家与超级马拉松多项纪录的缔造者。
原本伯思还想以八十高龄参加一百公里的超级马拉松,但是因为疫情他决定打消这个计划,这是生命时钟教导的:人生这场旅程不适合太硬性的规则,随着年岁增长,必须学会调适取舍,若以正面的角度看,身为科学家的他也体会到,精心规划的行动很少孕育出真正的原创,反而各式各样的意外更有潜力。
的确,如同诗人佛洛斯特说的:“我们必须愿意松手放开计划好的人生,才能进入正等着欢迎我们的人生。”虽然伯恩是广义的科学家,科学寻求的是确定性,但因为他研究的是动物,对生命而言,任何事都要考虑到时间,同一时间从各方来拉扯我们的力量,使得生命中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当我们能放开心胸,给生命本身的神秘留点空间,生命全新的可能性才得以在其间滋长。
伯恩放弃八十岁跑百公里马拉松的计划,从阁楼翻出几个塞满书信文件的大纸箱,开始回顾过往,才有了这本回忆录。
他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生命重心就围绕在跑步及观察自然做动物研究。人也是动物,他把自己当白老鼠,将人类跟大自然的动物对比,也让我们能以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生命岁月的成长历程。
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老化和新陈代写有关,因此寿命较长的大型动物新陈代谢比小型动物低,现代市面上买得最夯的抗老化产品就是各种可以减少自由基的维他命或植化素,而自由基就是新陈代谢细胞氧化的产物。
动物新陈代谢的速率最具体的表征就是心跳的速率,有个假说认为哺乳动物一生的总心跳是个常数,把各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平均寿命跟它们心跳数相乘,是一个固定数,而且心脏细胞跟身体其他细胞非常不一样,几乎是不会复制再生的,换句话说,心脏绝大部分构成的细胞从出生后都不会死掉,也不会复制后代,直到老年或因病停止跳动,人死掉这个跟我们活一样岁数的心肌细胞才会死掉。
作者显然很在乎这个说法,因为他父亲年轻时也跑步也赢过比赛,但后来却是完全不跑,就是担心跑步会造成心跳加快而让生物时钟走得太快,提早衰弱和死亡。显然这个新陈代谢假说古今中外都有在流传,因为古代人养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吐纳,利用缓慢的吸气与呼气降低心跳速率来获得长寿。
作者终其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寻找答案,不过不管支持与反对,在科学上都缺乏足够的证据。至于以个案来说,人的歧异度很高,活得健康又长寿的人里,有从来都不运动的人也有运动狂,英年早逝者有运动健将也有宅男宅女,目前科学研究比较倾向于,轻微刺激能够减缓老化并增加寿命,真正会降低寿命的刺激是高强度且长时间的运动。
不过作者之所以可以到七、八十岁都还有能力跑一百多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或者缔造连续跑二十四小时没间断的超马成绩纪录,这么高强度却还能长寿健康,或许多少也是他天生异禀,因为他静止时的心跳速度每分钟不到四十下,比一般人六、七十下低得非常多,所以他在剧烈运动时,即便心跳是他原本的四倍,也才达一百多下。
不过,即便如你我一般的正常人,比起几乎所有动物都还会跑,因为人类的身体结构是所有动物中,最适合长程奔跑的,虽然有许多动物跑得比人类快,但是持续力都比人类差,在一望无际的草原跑马拉松的话,除了人类之外,所有动物都会倒毙而亡,它们没有办法像我们可以连续跑十个小时以上,据说现在非洲还有些原住民族,徒手追赶羚羊,跑到羚羊因为无法排汗体温上升而倒毙,再轻松地扛回部落。
有学者研究指出,人体的结构为适应长跑,演化出种种独门武器,首先是从头到颈部有一条韧带,能在跑步时让头来回摆动平衡,加上臂部的稳定,足以让身体保持流线省力的顺畅,再加上我们的嘴巴可以吸进大量的空气,全身的汗腺更是一流的体温调节器,这是许多动物缺乏的流汗功能。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大脑会给予持续跑步的状态一种美妙绝伦的奖赏,有个名词叫做跑步者的愉悦感,当人们跑到筋疲力竭,体力似乎要耗尽时,大脑会适时的分泌大量的脑内啡,这是一种类似吗啡的兴奋剂,让人情绪高亢,原本的肌肉酸痛,似乎要虚脱的感觉就此一扫而空,得以继续往前跑,几十万年前,人类就是靠着跑步,免于挨饿而存活下来。
虽然人类天生就会跑,天生就喜欢跑,但是就像作者的体会,关于跑步、关于运动,还有关于人生诸多选择还是要量力而为,学会取舍。
他注意到,人类会留意到生物时钟,通常是外表或体内出现变化,但是实际上心智也会受到年龄影响。
年纪大,虽然因为体力,无法随心所欲,但是只要懂得调适,年纪愈大,其实是愈快乐的,因为年长者比较会找乐子,或者应该说,比较容易从周遭平凡的事物中找到乐趣,而不必像年轻时那样,必须到处找刺激才能开心。
年长者也能体会到,快乐其实是一个内在的状态,我们无法从外在事物中寻找到真正的喜悦。
而且,年纪大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必在乎别人的想法与眼光,我们也不再需要勉强自己去学不想学的东西,更不必勉强自己跟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应酬往来,我们总算可以活得愈来愈像自己了!
年轻时总是匆匆奔波在半路上,总是正要去另外一个地方。走过青壮年,那些奔走与追求已经过去,反而能真实感受,此时此刻,此刻活着,此刻身体健康,此刻自由自在,此刻感觉愉快。这是生命中的大自在。
我们一方面要接受肉体的衰败,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继续追寻赋于我们生命意义的目标,像是为他人奉献,为群体奉献,为某些目标奉献,投入用智慧才能得以创造出的活动。我们在老年时应该保持足够旺盛的热情,这热情能让我们避免自我封闭,当我们透过爱,友谊、或怜悯而为别人付出时,我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最好别太常想到老年,而要过着参与社会的生活,即使我们不再抱持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仍要继续参与社会。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