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愈大,愈要用年轻的视野看世界!与孩子一起旅行: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 大保社


年纪愈大,愈要用年轻的视野世界!与孩子一起旅行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年纪愈大,愈要用年轻的视野看世界!与孩子一起旅行: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旅行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只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对大人来说,从休闲娱乐变成一种心灵治疗,从增广见闻回到追寻自我的生命之旅,对于孩子而言,旅行除了扩增国际视野之外,更是借由探索发展各种能力。

家长除了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进行较长的旅行之外,在平日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怀抱着旅行的眼光,重新看待每天的周遭环境,毕竟普鲁斯特多年前就提醒了我们:“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寻找新世界,而是用新视野看世界。”

因此,壮游或冒险不见得必须耗费大量时间与金钱才能得到的,而是我们可以随身携带的一种心情,在街边路树里,在公园小池糖中,也许都能找到令我们惊叹的事物,因为所谓发现是找到原本我们看不见的事物,所以只要改变观点就能有不同的新发现。

另外我会利用平常的周末假日带着孩子进行主题式的探索计划,比如在几个月之内,环绕进行每周台北盆地的郊山探查,或者利用春节假期,都市几乎没有人车时,沿着绕经台北盆地的淡水河而行,怀想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港口的兴起与没落。这种主题式的旅行,利用零星而短暂的空档时间,串连起来却也能够形成具有深度的壮游

除了这种在地的探索旅行之外,许多家长希望借由出国旅行让孩子有国际视野,可是我认为所谓“国际观”,并不是让孩子认识几个国外着名的景观或建筑物,也不是参加一些夏令营,和国外的孩子一起在营队里玩游戏,或者一大群中国台湾去的孩子到国外教室上几堂英文课,就能有更开阔的视野。

国际观也不只是知识上对外国的首都、物产、人口如数家珍,甚至即便让孩子读着与外国学生一样的教材,也不见得就能具备国际视野。该如何把可以背诵的知识,变成孩子实际生活中的体会,这种与生命经验及情感的连结,才是让孩子改变与主动学习动力

我通常会利用生活中的机缘,比如看看周围有哪些亲友曾经到哪个地区,就请他们与孩子分享;新闻时事、学校课程中提到哪个地区,就找与那个地区或民族有关的纪录片来看。

因为有效的学习一定要先引起动机学习内容若是与平常生活有关(比如自己的亲戚朋友),或是能激发孩子的感情或情绪,如此一来,学习的内涵不仅较深,记忆也较持久。

国际观的培养上,我觉得最便宜也最有效果的方法,是挑选适当的影片和纪录片与孩子一起观赏。

从各地区影片的欣赏中,自然而然让孩子们看到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还有不同地区的孩子们所面对的不同问题。这样才有机会体会其他地区孩子的想法,像这样知道别人怎么想,也能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才是真正的国际视野。

面对现阶段的全球化竞争,学校的课程早已没用,因为这些课程是针对十九、二十世纪的工厂需求所设计的,培养的是一致化的人才;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让每个毕业生具有规格化的知识,适合生产线使用。

现在社会的需求强调人才的多元差异,重点应该从教书转换到教人,老师的角色不只是给予正确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思考力与创造力,从实务经验中探索世界,包括做志工、参与社团活动、实习、做交换学生、从事国际交流…以及更多的社会关怀与公共参与,从中获得足以面对挫折的信心与勇气。

身为全球化时代的家长,有责任把孩子带到世界的面前,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索,甚至必须敢于放手,让他们独自去闯荡、冒险。父母只要让孩子知道,当他们有需要时,父母就会在身边;在具体操作上,也应该要退后几步,在孩子的后方注视着他们,陪伴着他们。

我发现周遭敢于主动放手的家长并不多,总是东担心西挂虑的,甚至永远帮孩子打点所有的事物,帮孩子决定一切。在过度保护之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到后来也没有勇气尝试。

跟随着孩子旅行,父母站在后面,让世界在孩子面前开展,或许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的起点。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