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对夫妻,彼此内心都住着猫!每个人都需属于自己时光,感到孤单时从互相依偎、分享体温中感受幸福 – 大保社
▼
无论哪对夫妻,彼此内心都住着猫!每个人都需属于自己时光,感到孤单时从互相依偎、分享体温中感受幸福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结婚一年后,我们夫妻开始分房睡,但完全不是因为经历了“你到底为什么这样?我再也没办法跟你一起睡了,我们分房吧!”那种激烈的争吵,只是为了生活上的方便,很自然地决定在各自的房间睡觉罢了。从结婚那刻起,我们就事先考虑到“这种时候”,准备了各自的房间和床铺。
“这种时候”指的就是睡觉习惯不合。身为晨型人的老婆,只要超过晚上十一点就会困到什么事都做不了。
当我们下班后一起在沙发上看电视,如果中途突然觉得老婆变安静,转头就会发现她已经开始打瞌睡。相反的,夜猫子的我常常到了凌晨一点也睡不着,就算躺在床上,也只能盯着天花板数羊。
比睡觉时间点更大的问题在于睡觉的条件。老婆必须关上门,把灯全都关掉,等房间内都安静下来才能入睡,这却让我觉得像被关在坟墓里一般令人窒息。
我无法理解,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静寂中怎么睡得着?我必须在一个有点声响的环境下,也就是要有电视声当成背景音乐,房门整个敞开,感觉到些许寒意,才有办法进入梦乡。
“老公,把门关上。”
“这样很闷,我开一点点就好。”
“iPad的灯光太亮了,一定要在睡觉时用吗?”
“我可以看一下再睡吗?”
刚结婚时,住在一起这件事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所以曾试着互相配合,等到过了小俩口甜蜜蜜地斗嘴时期后,我们还是宣告放弃,决定在各自的房间睡觉。
法国社会学家尚克劳.考夫曼(Jean-Claude Kaufmann)曾在着作《赞颂分房》(Un lit pour deux)中如此描写夫妻分房睡的过程:“基于冲动的欲望与名为爱的魔法,即使他们必须承受不便,却仍一心期盼能与心爱之人更靠近、合而为一。忍受不便这种小事,对他们而言不足挂齿,然而要不了多久,‘个人’再度抬头了,开始想确保独处的空间,让自己能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待着。”
在《赞颂分房》中,“同房(使用同个房间)”这件事让无数夫妻档大吐苦水。包括“我老公会打呼!”“老公都把床边弄得很乱,看了很碍眼”“因为老公,导致我睡觉的姿势不良”等等,乍听之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理由,但若深究各自的心理,这些全是致命性的不便。
正如“床铺外头很危险”这句话所传达的含意,唯一不受他人严苛视线折磨的空间,就只有我自己的床。如果把范围放宽一点,就是我的房间。每个人都希望能获得百分之百的休息,床铺环境与睡眠温度都达到一百分。假如就连在床上都只能享受百分之五十,就算对方是心爱的人恐怕也很难接受。
结婚是为了变得更幸福,并不是为了忍耐或忍受。尽管婚姻中也有需要忍耐与改变的部分,但也有些基本的部分是不必这样的。
于是我说:“我希望我们能在各自的房间睡觉。”
“哼!好啊,我想很久了!”
我们以半开玩笑半斗嘴的心情展开分房生活,没想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祥和日子,绝大部分生活上的不满都消失了,整个人感到通体舒畅。
如果要处理私人事务,就在各自的房间进行,吃晚餐、喝咖啡、看电视等就在客厅一起。
老婆会在十点半到十一点之间回自己房间,我会跟着过去当助眠小帮手。当老婆说口渴时,我会替她倒杯水,帮她把睡眠环境营造到位。
床上的三个抱枕都有固定的位置,我会把它们都摆好,替老婆盖上棉被,跟她道声晚安后,走出房间。我会在我的房间看电影、打电动,自由运用我的时间,最后在困意下自然进入梦乡,大家都很幸福,也没有任何问题。
“不受时间和社会的干扰,幸福地享受自己的房间,可以说是公平赋予现代人的最佳疗愈活动。”谨以此向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的着名台词致敬。
我知道,要向社会大众提议分房睡依然是件困难的事。根据婚姻介绍所Duo在二○一七年针对两百二十五名未婚男女进行的问卷调查,未婚男女中有百分之四十.四的人表示有分房睡的意愿,但会爽快接受对方提议分房睡的人却只有百分之二十八.四。
被问到以负面视角看待这件事的最大理由,应答者表示感觉夫妻关系会变疏远。从乐观角度来看这个结果,至少拒绝要求分房睡的理由是在于“感觉”。
这表示,万一你希望分房睡,是有机会透过冷静说服的过程达成。要是觉得自己口才不够好,就在YouTube上搜寻“分房睡”吧,可以在上面观摩到许多夫妻正过着幸福的分房生活。
结婚超过十年,我明白了一件事:无论哪对夫妻,彼此内心都住着一只猫。
就像猫咪是一种追求个人主义的生命体,每一个人也都需要属于自己的时光,直到某一刻突然感到孤单时,再去寻找彼此,从互相依偎、分享体温之中感受幸福。
而且,说不定还会开心地做出猫咪踏踏的动作呢。所有铲屎官都晓得这点,就算刚刚还在身旁亲昵磨蹭的猫咪突然走掉了,也不需要感到失落,因为它很快就又会跑回来啦。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