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我发现,所谓牺牲奉献根本鬼扯!当无法如我所愿的事累积越来越多,就会无形中摆出不耐烦的臭脸 – 大保社
▼
婚后我发现,所谓牺牲奉献根本鬼扯!当无法如我所愿的事累积越来越多,就会无形中摆出不耐烦的臭脸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婚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几天前在酒席上,一位后辈如此问我。后辈即将结婚,算是在征询前辈的建言,但这个问题一如往常地难以回答。“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没什么变耶。”“可是您原本是一个人住,后来才和大嫂住在一起,应该会有些限制之类的吧?”
我算是比身边的朋友早婚,而且在他人眼中,我也算是拥有自由幸福的理想婚姻(实际上也是如此),所以经常有人请教我关于婚姻的问题。
毕竟报章杂志经常刊登或报道有人在婚后失去了自我的文章。想必就一般而言,婚后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我就来好好探究一下吧,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同。
我在记忆中搜寻,想起结婚初期曾经感到有一些压力。因为我从十七岁就搬到外面,一个人住已经习惯了,所以结婚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让我很不自在。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周末早上,我是很晚才睡觉的夜猫子,老婆却是和我相反的晨型人。如果是平日,因为隔天还要上班,所以只能早点上床睡觉,但如果是周末或休假,我就会把上午的时间全部拿来补眠。因为我前一晚一定会通霄看电影或玩游戏。
在结婚初期,早早就起床的老婆觉得一个人很无聊,曾向我表达不满,要我早睡早起。基于必须配合老婆的义务感,我曾躺在床上彻夜未眠,周末早上也硬逼自己起床,整个人以病恹恹的状态撑过上午。
我把既然结婚了就应当怎么做的“义务感”套用在婚姻生活的每个地方上。
“既然是夫妻,就必须时时刻刻黏在一起”“既然结婚了,就该经常拜访两边的家人”“既然结婚了,就该早点回家,周末也要一起度过”“既然结婚了,就不能花太多时间在自己的嗜好上”……这些话,我们也都一一遵守了,并不是因为有人叫我们这么做,而是因为不曾深入思考过婚姻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才会不由自主地遵循典型的婚姻模式。
但是,该遵守的都遵守了,为什么生活却过得一点都不开心?就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很幸福,但在微观的日常中,我始终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这样一天度过一天。
婚后过了几个月,有一天老婆加班晚回家,比较早下班的我则是把累得像条狗的身体往沙发上一扔,打开了电视。因为懒得准备晚餐,我直接订了外送。
摆脱一整天必须与别人沟通的地狱后,我仿佛摇身变成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的主角五郎,随心所欲的独处时光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在这段时间内,我不想受到任何干扰,甚至还自私地希望老婆能再晚点回家。当大门的电子锁伴随音效开启,老婆走进家门的那一刻,我甚至有种美好时光就此告终的失落。
不该是这样的,一定是哪里出了错。我从那时开始思考结婚时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婚姻生活应该是什么样貌”。
要找出答案其实没有很难,只要将生活中“必须这样做”的部分去掉,两人取得共识后,自行选择我们想要的方式就行了。
讨论后的结果,我们开始使用各自的房间,周末有一天会保有独处时间。当然啦,这并不是说看到对方却视而不见,而是如果有一人想独自看电影,那么这段时间另一个人就去做别的事。
我看书时,老婆也会短暂外出。享受自己生活的从容,有了生活的呼吸空间,共处的时光也更幸福了。
因此,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要回答婚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就是它让我开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想要的是什么。
相较于单身生活的自由自在,婚姻生活的确有其限制,这反而促进我思索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压力,以及如何兼顾个人与双人的快乐。
还有一个改变之处,那就是我明白了自己的极限。也许有些人听了会翻白眼,但婚前我自认为是个不错的人,我以为只要是为了心爱的人,可以无怨无悔地牺牲奉献。要是老婆听到我这番话可能会嗤之以鼻,但当时我真的这样以为。但婚后我发现,所谓牺牲奉献根本是鬼扯,当无法如我所愿的事累积得越来越多,我就会无形中摆出不耐烦的臭脸。
让我的不足一览无遗的不是包容我一切的父母,而是和我紧密相连、一起生活的伴侣。我认为,无论是结婚、同居或其他共同体形式都无所谓,万一你即将与心爱的人结婚,建议最好先尝试同居,你将会获得不亚于阅读哲学书籍的深刻省察。
昨天老婆打电话请命理师算命。这是一种透过电话、不必面对面的算命方式。命理师对老婆说,我们夫妻俩会一辈子像好朋友一样相处。
“他会不会都只讲好话啊?”
“才没有,昨天其他朋友打电话给他算,结果命理师说要和老公保持距离,最好不要太靠近。”
“什么啊……感觉有点恐怖耶。”
我忍不住想,假如我和老婆不是夫妻而朋友,我们会合得来吗?我稍微探了一下口风,结果老婆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绝对不可能变熟,说她会喜欢我,是因为我是老公。什么啊……果然听起来很恐怖。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