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成为契机,让人觉得过去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人生最后必须面对死亡,必须改变度过人生的方式 – 大保社
▼
生病成为契机,让人觉得过去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人生最后必须面对死亡,必须改变度过人生的方式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和衰老不同,年轻人也会生病。
无论什么疾病,或多或少都会让人感受到死亡的预感,所以才显得恐怖。生病之后无法做到以前能做的事情,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甚至失去活着的意义。
我的专业领域是哲学,所以很早就作好心理准备,这辈子注定和金钱无缘。即便如此,我还是有野心,想在大学里教书,成为一名教授。然而,当我身体瘫痪无法自由行动,后来又看到母亲失去意识时,就开始思考原本想达成的人生目标是否真的有价值。
我曾因为心肌梗塞病倒,被迫需要静养好几天,这件事比母亲病倒更加促使我思考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三木在前文提及的譬喻,巧妙地呈现我生病之后才产生的想法,以及发现生病前坚信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毫无意义的状况。发现竹篮里那些过去认为很美妙的贝壳一点也不美,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这让我很震惊。三木说的“竹篮里的贝壳越来越满,在某个机会下,人突然开始检查竹篮里的贝壳”,就是在譬喻生病的时候吧。
生病成为一个契机,让人开始觉得过去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那是因为“破坏性的大浪”也就是死亡逐渐逼近,人终于知道人生是有限的。
了解人生最后必须面对死亡,就必须改变今后度过人生的方式,并不是每个人在了解这个事实之后就觉得人生很虚无。
生病之前觉得明天会理所当然地到来,但在生病之后就知道明天并非理所当然。我虽然侥幸脱险,但晚上睡觉时总觉得不安,害怕自己会这样一睡不醒。
后来终于恢复到能在病床上起身,用电脑写作。主治医师看到我的状况便告诉我:“你就写书吧,毕竟书会留下来。”我马上就意会到,医生这句话表示:“我不会留在这个世界上。”了解写书就是我“余生”的工作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找到出院后的方向了。
就这样,我在病床上开始写以“心肌梗塞生还记”为题的对抗病魔纪录。隔年,接受心脏绕道手术时,我也详细记录手术前后和手术的经过。虽然这些内容并未出版,但在网络上公开之后,获得很多因为相同疾病而倒下的患者以及家属等少数读者支持。
毕竟没有罹患相同疾病、接受相同的手术,就无法共享这样的经验。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抗癌斗士的文章,但心肌梗塞就很少有人写。所以当时才会觉得,既然如此只好自己来写了。
年轻的时候,为了在大学任职而写论文,这件事让我觉得非常痛苦。生病之后虽然没有体力能像健康时那样写作好几个小时,但是一想到能为罹患相同疾病的人尽一份力,写作就变得不痛苦了。尽管当时没有很深刻的感觉,但以前为了到大学任职而写的论文,就像自己“边哭边捡”的贝壳,变得一点也不美了。
回首那段过往,听到医生说“写成一本书吧”的时候,我仍然把写书当成工作,但是早上一睁开眼睛,只觉得那天有事情能做就已经很感恩了。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