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次崩盘教我的事!熊市真是怪东西:你能用最低廉价格买进最好股票,择时不管用,必须坚持下去 – 大保社
▼
经历2次崩盘教我的事!熊市真是怪东西:你能用最低廉价格买进最好股票,择时不管用,必须坚持下去
我可以坦诚的告诉你,股市在1987年10月19日大跳水时,一天下跌508点我也有些动摇。我们在一周之内损失了我们花了一年时间赚进的收益。这种感觉就像是遇到车祸后在医院醒来,发现自己失去了一条腿。
你无法相信自己会遇到这种事。
我当时其实很担心我们的世界确实改变了。我担心这只是开端,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漫长而糟糕的熊市,或者严重的经济衰退。
长远来看,股市会反应出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有时候,股市反应出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只不过这件事的规律还不太明显。还有些时候,股市能预先警告即将发生的事。
我担心的是,在我想要筹措现金时,多数小型公司股票都找不到买家。正如我在日志中清楚描述的,虽然当时我想卖出国外股票,但却没有用:所有市场都遭受重创。
事情不该是这样。我们过去一直很确定,跨国多样性能降低投资组合的不稳定性,但全球各地的投资人都同样遇上惨跌。学术理论也不过如此。
我不断寻找所有能动用的现金,在过程中使用了木匠系统。也就是不断寻找凸出来的钉子并把它猛力锤进去。我卖掉了所有看起来相对不错的股票。
当然了,我当时其实没有必要那么担心。没过几个月,市场就弥补了所有亏损,创下了新高。我卖掉了许多我应该继续持有的优秀股票。
但至少我也买了其他股票,而且这些股票的价格往往低廉到荒谬的程度。熊市真是个奇怪的东西:你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买进最好的股票。
我认为1987年带给我们的教训其实是有益的。像1987年10月的超级戏剧化事件,甚或是更长期的低报酬率趋势,其实从长远看来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无论如何,你都无法预测糟糕的时机会在何时出现。有多少权威人士在1996年底高声疾呼股市涨幅太高,投资人应该准备好1987年10月的重现?
接着道琼工业指数在1996年一飞冲天,上升了29%,到了1997年又上升了24%。你也同样没办法预测股市会下跌多久。那么,倒不如就维持投资吧。
有些择时投资人在那年夏天与初秋就高声警告崩盘即将到来,他们因为10月崩盘变成了英雄。但多数人终究在失败后恢复原形,如今已经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了。
有几个我认识的投资人,原本持有资金量不低的投资组合,但却被1987年的崩盘狠狠的吓了一跳,便趁着随后的股市上涨,把股票全都卖掉了,再也不想和股市扯上关系。
他们错过了有史以来股市报酬率最高的其中一段时期。我们从中学到的另一个教训是市场择时不管用。你必须坚持下去。
不择时,但在低价时买进
1973年至1974年的痛苦熊市则和1987年截然不同,不过两者带来的教训却很相似。1973至1974年的熊市很奇怪。我近日曾回过头去查阅资料,发现1973年没有任何一天的市场下跌超过2%,简直和恐怖的1987年10月发生的事情完全相反。
股市以缓慢却稳定的速度逐渐衰退。
1973年至1974年带给我们的其中一个教训和1987年很像:熊市是适合买进股票的好时机。在1974年第三季,股市跌到了谷底,以1974年的预估盈余来计算,橡子基金投资组合的加权本益比只有4.3倍。
照理来说,股票应该不会更便宜了。但在悲观主义横行时,没有人会在意这一点。这种状况令人再次想起斑马与狮子的比喻。
我在1974年的第二季后写信给股东:“除非你相信‘世界末日’即将降临,否则身为投资人,遇到股价这么低的状况,你应该要渴望买进股票。”我们距离股票最低点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是个好决定,也是个幸运的决定。我不相信市场择时。我相信在低价时应该买进。
我从70年代学到的第二个教训是,就算在经济状况很糟的时期,就算遇到了真正的经济衰退期,只要你够认真的思考,你就能找到机会。
虽然石油禁运令重创了经济,但却使得寻找石油与天然气的利润大幅增加。石油的价格从每桶3美元变成每桶9美元,能源公司的利润一飞冲天。
这是一个等着我们投资的主题。我们大量投资了原油和天然气的石油矿产公司,还有一些开始扩张各种替代能源的公司。到了1973年第三季末,这些股票的资金占了橡子基金投资组合的三分之一,为我们赚进了很多钱。
避免崩盘风险的方法是用闲置资金投资
未来股市的价值会不会下跌将近一半,再次出现1973至1974年的重创呢?1987年10月19日的状况会不会重现?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未来一定还会有许多次熊市,正如我们先前看到的,树木再高也不会长到天上。不过,我没办法知道那些熊市会在何时出现、状况会有多糟、时间会有多长。
但有许多人都觉得他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写书描述为什么我们已经濒临末日,为什么再过几个月我们就会再次遇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我们根本不该担心1973年至1974年和1987年!
如果你到书局的股市投资书籍柜,仔细观察这二十五年来出版的书籍──你手上的这本书大概是这二十五年来的第685本──你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书都在预测即将发生的灾难,而且其中有几本还卖的非常好。这些书预测的末日光景全都没有实现。
社会大众往往能在仔细思考灾难的过程中获得很大的乐趣。这种思考能让人感到兴奋。
假设今天有人跑去找名导詹姆斯.卡麦隆(James Cameron),告诉他:“我想要拍一部电影描述造船厂的生活。那里的工人在建造一艘大船,我将会生动的捕捉这些人孜孜不倦的工作内容──拟订计划、组合船只部件、焊接钢材、铺设龙骨──日复一日的组建这艘庞然大物。”听起来像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吗?“一点也不有趣!”普通的电影观众会这么告诉你:“听起来无聊透顶。”
詹姆斯.卡麦隆不会想拍摄这部电影的。
但第二个来找卡麦隆的人则说:“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一艘巨大的远洋邮轮沉没的故事。这艘邮轮撞上冰山,开始下沉,我们将会看到船上的人害怕地跑来跑去,其中有些人在面临巨大危险时做出了充满英雄气概的浪漫举动。”所有观众都会告诉你:“太棒了!我们想看这部电影。而且我想看两次。”
勤奋工作、建造船只、工厂和摩天大楼很无聊,灾难、悲剧、爆炸和战争则有趣多了。地震比土木工程更戏剧化。
因此,预测经济崩盘的书会卖得比较好。而且,由于这些书中将会塞满1929年为何很快就要再次重现的原因,所以读者也会觉得这些书显得非常厉害。作者的解释听起来条理分明又具有说服力。乐观主义者说的话则不怎么吸引人。他们没什么好说的。而且他们说的话听起来太无知了。
“你为什么这么乐观?”“因为状况其实没有那么糟糕。整体来说,这个世界正逐渐变好。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打造他们的公司。这些人正在不断进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哪有人会想要买下一本告诉你“别担心,快乐过生活”的书呢?
不,观众想要的是末日逐渐逼近带来的刺激感。“谁知道呢?”每个人都想着:“说不定事实会证明这些人说的是对的。”坏事发生的频率确实足够高。正如我的一位朋友常说的:“今天死掉的这些人过去从来都没有死掉过。”
但就算公司、企业甚至整个经济体遇到了糟糕的状况并持续了一段时间,社会整体仍会继续进步。这些问题通常都会被解决。
经济衰退期终究会结束。地区仍会跌跌撞撞的继续前进,公司仍会继续获利。如果你有一笔钱在未来数年间都不会动用到,我认为股票会是这笔钱最适合的归宿。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