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易“骨质疏松”!防骨松吃龟鹿二仙胶,5类人不宜 中医:这样保骨才有效 – 大保社
▼
更年期易“骨质疏松”!防骨松吃龟鹿二仙胶,5类人不宜 中医:这样保骨才有效
根据中国台湾统计,中国台湾60岁以上的人口,有16%有骨质疏松症的问题,且当中高达80%是女性,特别是在更年期停经后,骨质流失的速度更是迅速!因此,如何留住骨本,也成为不少熟龄女性的日常保健要点,其中龟鹿二仙胶这味中药复方更是备受民间推崇。但它真的有这么神奇的保健好处吗?怎么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且听中医师怎么说。
35岁后骨质日渐流失 未多加留意,恐酿骨关节问题上身碍健康
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发生的呢?康涵菁中医师表示,人体骨质在一生中会不断地变化。
一般来说,正常人1年内大约有20%的骨骼组织,会经过造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以及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两者相互调节来达到动态平衡,达到骨骼重塑、更新骨质的目的。
但到了35岁以后,人体造骨细胞的功能会逐渐衰退,使骨吸收作用大于骨形成作用,于是骨质便会开始以每年0.5~1%的速度日渐流失。
如果民众平时又没有多加留意、防范,一旦骨质过度流失,便会使人体骨头内部变得单薄,形成许多空隙,造成中空疏松,形成所谓的“骨质疏松症”。
由于骨质疏松常发生在人体脊椎、股骨头以及腕骨上,因此相当容易造成驼背、腰酸背痛、身高变矮等症状发生。
严重者,甚至可能进一步导致跌倒,引起股骨头骨折及腕骨骨折,其中又以股骨头骨折尤为严重,一旦骨折将影响到病患的行走以及存活率,对健康的伤害不容小觑!
不只老化!3类人也是骨质疏松危险群,停经妇女更要当心
为避免骨质疏松症造成上述状况发生,及早做好防范,或及早发现、加以治疗非常重要。
康涵菁中医师指出,其实除了老化因素外,更年期,以及长期服用类固醇、制酸剂的病患,都是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族群,其中更年期妇女更是占了很大的比例!
造成更年期妇女骨质流失的原因,主要和女性更年期阶段体内的雌性素分泌量减少,无法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体内骨质的流失有关。
根据统计,中国台湾女性在停经后,每4人就有1人罹患骨质疏松。所以,康涵菁中医师建议,停经后妇女或50岁以上男性,应养成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的习惯。
中医怎么看?骨质疏松预防、治疗首重补肾
中医怎么看待骨质疏松症?康涵菁中医师表示,中医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便曾提及“骨痿”一词,其叙述相当于现代的骨质疏松:“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空,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简单来说,就是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髓,由于步入老年及停经后的妇女和民众肾气会逐渐衰弱,肾精的产生也会减少,进而使人体生骨生髓的功能下降。因此,中医谈论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首要关键便是补肾!
“龟鹿二仙胶”人人都能吃?中医:5类人服用前要当心,这样做效果好
药材配方讲求滋阴补肾、强筋健骨的“龟鹿二仙胶”已经成为民间许多人的推崇的中医保养方。但龟鹿二仙胶到底该怎么吃才有效?真的人人都适合吗?康涵菁中医师解释,龟鹿二仙胶主要是由鹿角、龟板、枸杞、人参4味药熬膏而成。
因富含天然的胶质及钙质,方中的鹿角能补阳、龟板养阴,搭配枸杞滋肾益精血、人参大补元气,确实能兼顾气血阴阳的调节。建议的最佳服用时机为,每日晨起尚未进食前,服用方法则是将胶块用滚热开水冲烫,使胶溶化、调匀后即可饮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龟鹿二仙胶确实有上述好处,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如果民众有血压过高、肠胃机能不佳、感冒,或是体质燥热的问题,站在中医角度,都不建议自行贸然服用,以免养生不成反影响后续疾病治疗。
至于茹素者,由于龟鹿二仙胶中有荤食存在,因此建议可以改成选择芝麻豆浆作为日常的食补方,每日适当地补充钙质及大豆异黄酮,不仅可增强骨质健康,还可帮助缓解许多更年期引起的不适症状。
综合上述原因,康涵菁中医师建议民众在决定长期服用任何中药方剂前,最好能先就医、谘询专业中医师意见,透过望闻问切方式,了解自身体质适合与否,再使用较有保障。
穴位方面则建议可于背部脾俞穴、肝俞穴及肾俞穴进行艾灸,背部俞穴是五脏六腑精气灌注之处,艾灸的方法既温和又可补益精气,通经活络,也可缓解骨质疏松造成的腰酸背痛。
中医师小叮咛
康涵菁中医师提到,想要改善或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除了药物、食补,善用中医穴位调理外,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更是刺激骨骼生长、减缓骨质流失的关键。
最重要的是,防范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做起。从青少年到中年时期便要开始存骨本,摄取足够的钙质,避免烟酒及过量咖啡因的摄取,以免破坏钙质吸收,并维持良好运动习惯,才能拥有健康舒适的长寿人生。
如果已有骨松问题也不用气馁,可以在医师评估后,依照个人体能状态,试着循序渐进的做些缓和的负重运动,像是,快走及登阶等。每天规律运动40~60分钟,搭配适当的日照,除了可以预防骨质进一步流失,也可增强关节灵活度及平衡感、锻炼肌肉,避免因不慎摔倒而骨折。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