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溃疡性大肠炎,提早产生癌症病变!发炎性肠道疾病5个保养重点,降低罹癌风险 – 大保社
▼
放任溃疡性大肠炎,提早产生癌症病变!发炎性肠道疾病5个保养重点,降低罹癌风险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五十多岁李先生在4年多前因为持续拉肚子而发现溃疡性大肠炎,但是由于工作忙碌,所以没有规律接受治疗。
“在长期关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只要他有按时用药、定期回诊,抽血的指数就都非常好,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三军总医院大肠直肠外科郑屹乔医师回忆,“但是如果他有一阵子没有回诊,后续抽血检查就会发现贫血的状况,营养指数、白蛋白也都不够,甚至体重下降,变得面黄肌瘦。”
李先生也因为一直没有稳定接受治疗,溃疡性大肠炎的状况时好时坏,后来关注大肠镜时,发现大肠里已经产生癌症病变,只好安排手术切除。
发炎性肠道疾病是一个大家较陌生的疾病,很多患者误以为只要用了药,把症状控制下来就可以停药,结果却导致病情反反复复。郑屹乔医师指出,其实发炎性肠道疾病有点像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持续治疗的目的是将病情控制稳定,避免进展到更严重、甚至难以挽回的并发症,因此不可以在药物产生反应后,就擅自把药物停掉。
随着生物制剂的发展,发炎性肠道疾病已可获得良好控制,达到黏膜愈合的目标,郑屹乔医师说,如今也有肠道专一型生物制剂,能够减少全身性的副作用,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病友与医师好好配合,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需要手术治疗的机会。
放任肠道持续发炎,形成瘘管问题多多
发炎性肠道疾病可分成“溃疡性大肠炎”与“克隆氏症”,两种疾病的病程演进有些不同。溃疡性大肠炎主要影响直肠、结肠,刚开始的症状通常以血便为主,大多数病人都是因为解血便,做大肠镜检查意外发现。
溃疡性大肠炎刚开始的症状比较轻微,但是如果没有接受治疗,可能就会产生大量的血便,拉肚子的次数会从一天三、四次,变成一天二、三十次,且营养状况变差、体重下降,甚至有发烧、感染的风险。
克隆氏症则会影响整个消化道,各处都有可能出现病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发烧等,且由于症状多变,较难诊断。
持续发炎的肠道可能渐渐形成瘘管。瘘管是一个不正常的通道,可能从肠道通往皮肤或邻近器官。肠道是消化食物形成粪便的通道,如果瘘管通往皮肤,形成肠皮瘘管、肛门瘘管,会有流出粪水、分泌物,或反复发炎化脓;如果瘘管通往膀胱,解尿时就会排出空气,或是粪渣,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如果瘘管通往子宫、阴道,就会出现异常分泌物,因为阴道开口与尿道很接近,所以也可能导致泌尿道感染。
“发炎性肠道疾病除了影响生理,也会对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郑屹乔医师说,“因为频繁拉肚子,会影响生活、睡眠,也会影响工作、社交,使患者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稳定接受治疗,提升生活品质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除了改善症状,更希望达到肠黏膜愈合的目标,郑屹乔医师说,因为大肠、小肠发炎时,可能产生脓疡,渐渐形成瘘管,或者是在反复发炎之后,肠道可能变得狭窄,而且长期发炎,也会使癌症风险增加。因此治疗的目标就是让肠道不要反复发炎,并使肠黏膜能够愈合,才能够避免后续并发症,而进展到需要手术的状况。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传统治疗包括5-ASA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等,较新的生物制剂,研究显示早期使用有助降低肠道黏膜反复发炎的状况,也可以减少日后手术的机会,且能帮助病友拥有比较好的生活品质。
目前的生物制剂,可分成“全身型”和“肠道专一型”,郑屹乔医师分析,“全身型”生物制剂对全身都有作用,有助于改善肠道外症状;“肠道专一型”生物制剂,适合用于没有肠道外症状的病患,可以针对肠道发挥作用,同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机率。
“使用生物制剂对大多数病人而言蛮安全的,医师也会密切监测治疗反应以及可能的副作用。”郑屹乔医师说,“由于中国台湾仍有肺结核,所以在使用生物制剂时,需要注意是否有肺部症状。”
发炎性肠道疾病日常保养重点
发炎性肠道疾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日常生活中有几个部分要特别注意。首先务必要戒烟,因为抽烟会增加发炎性肠道疾病复发的风险,郑屹乔医师说,有些研究发现,发炎性肠道疾病跟压力有关系,所以这类病患的生活作息尽量正常、避免熬夜,降低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可以减少复发情况。饮食多元且均衡,才有足够的营养来对抗疾病。
因为需要长期治疗,病友应跟医师讨论,根据病情及个人的状况调整药物的种类、剂型、使用方式等,以维持较好的生活品质与照护品质。
贴心小提醒
发炎性肠道疾病是自体免疫疾病,并非单纯的拉肚子。郑屹乔医师说,如果出现腹泻、腹痛、血便、体重减轻等状况,一定要就医检查。
生物制剂的发展,让发炎性肠道疾病可以得到稳定的控制。规则接受治疗,能够避免出现肠道穿孔、狭窄、瘘管等棘手的并发症,降低手术甚至罹患癌症的风险!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