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期许他成为医师,却不考医学系!他认为:不应满足父母或他人期待而活,选择自己人生才有意义 – 大保社
▼
家人期许他成为医师,却不考医学系!他认为:不应满足父母或他人期待而活,选择自己人生才有意义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即便如此,有时我们还是会遇到挫折。
无论多么努力,也会碰到无法脱离困境的时候。因为人生中总有一些完全使不上力的事情。
不过,你也可以这么想:人的成长需要挫折,如果人一生顺遂就无法学习。人生顺遂的时候,出乎意料地学不到东西,因为你可能只是刚好没失败而已。然而,碰到挫折的时候,就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什么都不思考的人,往往会重蹈覆辙。因此,从挫折的经验当中,反而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人之所以会觉得挫折很致命,是因为把成功当作目标。根据三木清的说法,所谓的成功是和“过程”相关的概念(《人生论笔记》)。为了成功,必须达成某些事情。
成功本身并不坏,但人不一定能成功。就算追求成功也可能会有挫折,此时就必须思考该怎么办。
又或者单以成功为目标生活,这样也有问题。对单以成功为目标生活的人而言,那些人生中出现的困难都只是阻拦自己成功的障碍。对这些人来说,挫折的确是莫大的绊脚石,也是致命的障碍。
就这个层面的意义来看,连幸运都会威胁到自己的成功。毕竟自己无法决定幸运女神是否降临,就算真的降临,一想到这份幸运不知道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就无法安心。
三木认为,幸福和成功不同,是一种与“存在”相关的概念。人不需要为了幸福完成某件事,而是当下就“已经”幸福,而且人也无法“变得”幸福。
幸福无法透过任何方法获得或失去。因此,即便受到挫折,幸福也完全不会被影响。
有一个人连续考了知名大学好几次,但都没有考上。他的目标是成功,所以只要考试成功,往后的人生应该就会一帆风顺。对这样的人来说,考试失败就是一个巨大的挫折。
考试失败的挫折,的确可能会让他无法以成功者的姿态活下去,但这和他的幸福毫无关系。毕竟他不会因为考试失败而变得不幸。
反过来说,考上想进的大学,也不会因此变得幸福。人不会因为达成某件事而幸福,也不会因为失败和挫折而变得不幸,就算一事无成也能幸福。
参加考试,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即便失败,那也不是挫折,只是单纯失败而已。失败还是能重来,如果想在大学学习,只要去考别的大学即可,而且人根本不需要执着于上大学这件事。不上大学,也能学习。
即便是经历相同的事情,每个人接受的方式也不一样。某些经历之所以变成挫折,只是因为人们把那些经历当成挫折罢了。
而且,根据三木的说法,成功是一种普遍性、可量化的东西,但幸福则具有原创与质量上的特性。
考上好学校、在好公司工作的成功,对任何人来说都浅显易懂。因为偏差值和薪水都能量化检测。
认为考上名校就能幸福的人,只是在追求这种量化的成功而已。对这样的人来说,考试失败的确是莫大的挫折。
另一方面,有些人即便经历别人看起来像挫折的事情,也不会认为那是挫折,甚至有人刻意选择不当成功者的人生。这样的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他们选择的不是普遍性的人生,而是具有“原创性”的人生。
选择度过原创人生这件事,一般人通常无法理解,具有原创、质化特性的幸福并不普遍,所以不会像成功者那样引人追捧或者受人嫉妒。大公司的继承人可能会引人嫉妒,但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放弃继承,把公司转让给其他兄弟姊妹的人,通常不被理解,也不会有人嫉妒。
我的朋友在父亲、祖父都是医师的家庭长大,家人期许他成为医师,他却不考医学系。父母都很反对这件事,不过,他认为无论家人是否能理解,自己都不应该为了满足父母或他人的期待而活,选择自己的人生才有意义。
他没有成为医师也没有继承医院,但对他来说那并不是挫折。只要是自己决定度过的人生,就不算是挫折。拒绝以成功者之姿生活,追求他觉得具有原创、质化特性的幸福。
实际上,他虽然曾经一度放弃从医,但后来立志成为医师时,又重新考上医学系。如果当初按照父母的建议,毫无疑惑地去读医学系,或许就不必绕远路。
但是,曾远离医师这条路,后来深思过成为医师的意义才决定从医的他,并不是为了在人生获得成功才成为医师。
从小学的时候就兢兢业业为考试读书,后来又进入升学学校的国中生,梦想着要考上医学系。顺利入学的国中生不会知道,成为服务患者的医师有多么辛苦。
我的朋友最后还是继承了医院,现在成为一名无论深夜或假日都愿意到患者家里出诊的医师。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