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熟龄Ⅱ长寿新人生讲座/爷奶当“学伴”!老幼共学传承生命教育,创新照护模式 – 大保社


拥抱熟龄Ⅱ长寿新人生讲座/爷奶当“学伴”!老幼共学传承生命教育,创新照护模式

拥抱熟龄Ⅱ长寿新人生讲座/爷奶当“学伴”!老幼共学传承生命教育,创新照护模式

▲ 左起木下川吾亦红设施建筑师村田行庸、施设长岩田尚明、大同医院院长傅尹志、台北市官方社会局局长周榆修、大保社发行人梁永煌。

大保社与新光医院今(11/18)日携手举办【拥抱熟龄Ⅱ长寿新人生】健康讲座,从日本废校改建养老村的经验,来看中国台湾正在进行式的老幼共融——国小转型日照中心规划,以及新光医院如何打造“医旅合一”的全龄健康园区,合勤科技如何满足熟龄族在地养老需求等4大议题,进行讲座分享与关键对谈。

新光医院行政副院长洪子仁在开场致词时提到,日本有废弃学校改建为养老村的案例,中国台湾也有学校释出闲置空间来作为日照中心,而蔡英文XX更宣布将盘点中国台湾哪些场地适合作为长照场地,让大众对长照议题更加关注。

新光医院行政副院长洪子仁。

《大保社》发行人梁永煌则表示,中国台湾2018年65岁以上人口已达14%,正式进入高龄社会,而预估2025年高龄人口则将超过20%,前后只花7年,增长速度在全球名列第1,代表着我们需要更多准备。

此外,亚洲最大的小学一度在中国台湾,1985年永和秀朗国小学生达1.2万人,创下金氏世界纪录,但如今学生却仅剩下四分之一,变成3000多人,那么闲置的校舍如何活化?如何让老幼共融共学,也是值得讨论议题。

中国台湾2022年的高龄人口约占18.4%,日本则是29.1%,跟我们差了约10个百分点,日本是全世界最老化的地区,脚步走在中国台湾前面,希望借此让我们在快乐迈向老化的路上,有经验可以学习。

周榆修:人是瞬间变老,提早准备让老有所托

中国台湾少子高龄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台北也出现国小设置日照中心案首例,台北市官方社会局局长周榆修就以芝山国小为例,阐述如何让老幼共赢。

周榆修说,台北市的高龄人口超过50万人,占比逾20%,等于每5人就有1位是65岁以上长者。因应少子化,北市府利用校园余裕空间及社会住宅布建社会福利设施,包括托婴中心、老人日照、身障据点等。

台北市官方在105年达成“1行政区1日照中心”的里程碑,至111年10月已有54家,容纳人数已近2100人。为了达成“1国中1日照1学区”目标,市府全面盘点可用公有空间,芝山国小就是其一。

芝山国小设置日照中心案,却遭遇地方与家长极大的反弹声音,家长质疑:“与教学无关的设施,怎么会进来?”担心照护员与志工频繁进出校园,会增加人员复杂性与安全疑虑风险;也怕设置日照中心,是否增加幼童疾病感染风险?

周榆修说,从2019年规划到2022年执行,漫长的3年间配合家长意见调整营运方式,力求友善、双赢,做了几项改变。包括:

1.进出动线不重叠:增设侧门为独立出入口,动线与学生区隔。

2.接送时间不重叠:长者上下午接送与离校时段区隔学生上下学。

3.增聘保全人力:进出校园和电梯皆由专职保全人力协助控管。

“为什么我们需要日照?”周榆修说,在社会局的通报资料中,最大比例就是老人家在家中跌倒,一躺就是6个小时,等到居服员进去才看到。“我们从压力中看到社会的需求,而将资源做有有效且合理的重分配,才是官方存在的价值。”

周榆修语重心长说,我们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其实很多人是一夕间倒下,“当变老的时候,我们准备好了吗?”为及早准备,转型事在必行。而北市165校将有7成在20年内面临改建需求,未来将重新规划,让学校不只是单一用途,可以托婴、托幼、托老,让土地做有效分配与利用。

傅尹志:老少“学伴”共成长,翻转长照刻板印象

高雄市立大同医院在2016年首创中国台湾第一家于国小内营运的日照中心“大同福乐学堂”,以渐进方式打破校园围墙,去年也进驻建国国小设置“大同建国日照中心”,成功做到了“老少共学”。

大同医院院长傅尹志说,成功并非一蹴可及,而是经过2~3年的沟通,台北市芝山过小经历的痛苦,他们也曾遭遇过,但第一个据点成功后,第二个据点就顺利推展,“而且两个学校还会PK!”

他说,大同医院服务的前金、盐埕、新兴区,65岁人口超过25%,“走进医院大厅都是轮椅,我们轮椅永远不够用!”傅尹志苦笑,中国台湾在2025年进入超高龄社会,殊不知大同医院所在区域“老早是超高龄”!甚至为了让外籍看护方便带长辈就医,医院指标除了中、英文标示,第3排一定放上印尼文,“我们必须更积极投入长期照护,才能让民众在照顾的路上更安心。”

其中,又以失智是医院最关注的议题,于是在2014年先向距离500公尺、隔壁的大同国小租了一间闲置教室。当时,大同国小已从高雄最大校、全校100多班,锐减为每个年级3班,因此爽快出借闲置教室,供大同医院开办社区健康促进教室。想不到课程一开办,就在社区里造成热烈回响,2014年办了403场、共16946人次;2015年更攀升至503场、共22874人次。

然而在市区里也有偏乡,傅尹志解释,许多长辈不是不想出门,而是卡在接送问题、或是怕别人异样眼光,所以将自己锁在家中。“我们希望别让长辈成为城市中的孤岛,老少共治是一个方法,因为少子化,学校有很多闲置空间,为什么不能借我们?”

但问题来了,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受教权受影响,与社福单位形成对立,只能一一化解,2年共举办162场公听会及协调会;更邀请校长及家长会长至日照中心参观,消除他们对日照中心的负面刻板印象。

担心孩子与长辈碰撞,他们以操场区隔彼此空间,出入口也各自独立;担心失智长辈走失,则以电子围篱取代实体高墙,长辈名片型接收器,能预防走失,又能让长辈有尊严地在日照中心内散步。

完工后的大同福乐学堂窗明几净,翻转外界对长照中心的刻板印象,后来更打破围篱,让老幼可以一起上学。初期配合节庆及特殊活动,办理世代共融活动培养默契,并将生死、长照等议题列入课纲。

此外,学校还导入“学伴模式”,让老少成为互相学习的伙伴,学童更能借由与长辈的相处,学习如何照顾长辈、协助长辈并体贴长辈。“这个社区照顾的老年人85%是失智,但学员可以互相陪伴,甚至下课会相揪去美发院,回归社会化,而不是锁在家里。”

幼银共融能减缓老化,彼此共学成长

对于北高的案例分享,日本“木下川吾亦红”施设长岩田尚明表示,无论是业者或官方,都应该深度了解互相立场,才能达到顺利的沟通。木下川小学改建案,也经过多次与社区深入探讨双方意见,并取得同意才进行,所以上述提到的抗议、质疑等状况都没有发生过。

岩田尚明认为,小朋友有很大的能量,能够影响很多事情,如果能让小朋友与长辈互动,可以带来正面的效益。岩田尚明感触地说,中国台湾和日本一样,逐渐从大家族走向小家庭,由于生活模式改变,孩子很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即使学校成绩很好,心中却少了感动,我们应该制造更多机会让长辈与孩子相处,或许可以让孩子从长辈身上学到更多。

木下川吾亦红设施建筑师村田行庸则表示,大同医院与大同国小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其实日本在推动老幼共学上,初期也不是很顺利,但能在有限空间里头让设备活用,让长者与小朋友共同生活,是非常好的利用价值。

村田行庸也分享,自己的奶奶101岁,因此将迈入50岁的自己,还有50年要过,所以现在就开始跑马拉松,也致力从建筑师角度,打造让更多长辈适合居住的环境。

大同医院院长傅尹志说,每个人都会老,但希望是“健康老”,就像英国女王一样,如此一来,医院的负担就不会这么高,这也是各界都该思考的。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