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易出现“早发性主动脉瓣膜狭窄”!不想心脏衰竭、死亡,医师推2招有做就有救 – 大保社


50后易出现“早发性主动脉瓣膜狭窄”!不想心脏衰竭、死亡,医师推2招有做就有救

50后易出现“早发性主动脉瓣膜狭窄”!不想心脏衰竭、死亡,医师推2招有做就有救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65岁的陈阿姨,洗肾三十多年,因此在门诊中与同龄病人相比虚弱很多,7年前得到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急性心脏衰竭并发败血性休克,性命危急,紧急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及二尖瓣修补手术,才救回一命,没想到又因心肌梗塞,在冠状动脉内放置多个支架。

由于陈阿姨近期常感到走路喘,就连平躺睡觉时都喘不过气,只好再度就医,经检查发现7年前置换的主动脉瓣膜,因长期洗肾造成早期退化狭窄,需要再次手术。

林口长庚医院心脏外科教授陈绍纬医师,考虑陈阿姨长期洗肾身体虚弱,建议施行“主动脉瓣-经导管瓣中瓣手术”,陈阿姨血管严重钙化,增添手术难度,幸好最后顺利完成,恢复快速,也不再感到气喘吁吁。

什么是主动脉瓣膜狭窄

 

人体心脏分为四个腔室,腔室出口有瓣膜防止血液逆流。其中主动脉瓣膜是心脏把血液输送出去的重要关卡,一旦出现异常,就可能造成血液逆流,属于最常见的瓣膜疾病。

陈绍纬教授表示,主动脉瓣膜狭窄主要有两种成因,一种是自然老化造成的退化,约70至80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另一种则是先天性结构异常,正常主动脉瓣膜为三瓣,但有些人天生只有两瓣,因为结构异常,瓣膜也会比较早退化,约50至60岁左右,会出现早发性主动脉瓣膜狭窄

什么是主动脉瓣膜狭窄?

主动脉瓣膜狭窄有什么症状?

 

由于血液逆流,心脏需要更卖力工作,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至全身,使得心脏常常处在过劳状态。陈绍纬教授说明,心脏长期过劳,就可能慢慢失去功能,一旦出现走路喘、不动喘、躺平也喘的情形,或是胸闷疼痛、经常昏倒,代表心脏已经衰竭

瓣膜置换有哪些手术方式?

 

陈绍纬教授指出,病人心脏刚开始衰竭时并不会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会大幅上升,因此只要条件符合,早点开始治疗,能降低恶化及死亡风险。

瓣膜置换分为标准外科开刀手术以及经导管瓣膜置换。陈绍纬教授说明,标准外科开刀手术为开胸手术,病人需接受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若患者为高风险族群或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较不宜进行手术,则建议使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AI),从鼠蹊部开一个小伤口进入来放置人工瓣膜,术后复原时间较短。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知多少

瓣膜材质知多少? 该如何选择?

 

目前瓣膜的选择有金属(机械)瓣膜以及生物(组织)瓣膜,陈绍纬教授进一步说明,金属瓣膜耐用,但必须长期服用抗凝血剂;生物瓣膜一般是以猪或牛的组织制成,长期使用仍会钙化、退化,有可能需要进行二次瓣膜置换。

一般会以年龄区分使用哪种瓣膜,根据美国心脏学会针对主动脉瓣狭窄提出的最新治疗指引:

●50岁以下年轻人:建议优先使用机械金属瓣膜,可有较佳的存活率。但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血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50岁以上:建议使用生物瓣膜置换,使用年限约10至20年。

●介于50至65岁之间:生物瓣膜或金属瓣膜皆可使用,依病人状况决定。

瓣膜材质知多少? 该如何选择?

新型干式瓣膜,适用二次瓣膜置换术

 

高龄患者若使用生物瓣膜,有内分泌疾病或洗肾病史者,瓣膜钙化、退化的速度会比较快,因此必须定期以超音波关注退化程度,如又开始出现喘、胸闷、头晕症状,就必须考虑第二次置换手术。陈绍纬教授也表示,因为每个人退化程度不同,需要再次更换的时间也不一定。

目前已出现新型的干式瓣膜,也是属于生物组织瓣膜,但设计及材质都透过革新技术改进,以牛的心包膜制成,经过抗钙化、抗氧化处理,根据目前国外的动物实验及初期人体试验,使用年限都有增加,期望可以突破目前的使用年限。

此外,新型干式瓣膜属于可扩式瓣膜,其瓣膜开口可以撑比较大,可在原先的生物瓣膜置放处再放入新的瓣膜进行瓣中瓣(Valve-in-Valve) 术式,方便下次经导管瓣膜手术执行,年轻患者也适用。

临床上选择心脏瓣膜的关键在年龄,50岁以下年轻人若选择生物瓣膜,由于生物瓣膜使用年限较短,未来恐将面临再次开刀的风险,故多建议使用金属瓣膜;而50岁以上患者因余命不比年轻人长,且服用抗凝血剂的副作用较多,多建议使用生物瓣膜。

但陈绍纬教授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考量个人喜好、生活方式、预后等与医师讨论,进行医病共享决策(Shared Decision-Making),来选择最适合自身状况的瓣膜及手术方式。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