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寒冷性荨麻疹”恐发作!医师推4招预防全身红肿、灼热、发痒 – 大保社
▼
气温骤降,“寒冷性荨麻疹”恐发作!医师推4招预防全身红肿、灼热、发痒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12月份气温骤降,过敏一族在这时候精神特别紧绷,特别是“寒冷性荨麻疹”患者更容易因为未注意保暖,导致荨麻疹发作。
其中“寒冷性荨麻疹”属于物理性慢性荨麻疹,此类荨麻疹患者通常对“低温”敏感,只要稍微接触如雪、冰水、冷空气亦或是短时间内室内至室外温度急速下降,即会产生风疹块,导致全身红肿、灼热、发痒,严重时喉咙和舌头肿胀会影响呼吸,甚至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而晕倒、心跳加速、血压降低,皆会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曾有位罹患“寒冷性荨麻疹”男童,在学校上游泳课时因水温较低,才刚跳进水中便马上引发荨痳疹,导致全身上下都布满红色膨疹,随后连呼吸道也跟着肿起来,幸好迅速就医,症状才稳定下来。
卓玉丽皮肤专科诊所院长卓玉丽医师建议“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除了需定时服药,最好在知道会遇到冷因子一至两小时前先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同时也做好保暖、避免室内外温差,冰水、冰冷食物等也需忌口,特别是冬季追雪活动盛行,也建议“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应避免前往。
卓玉丽医师表示目前荨痳疹的治疗以“新型第二代抗组织胺”为主,过往传统的第一代抗组织胺药物,虽可有效止痒、并阻止微血管扩张,但时常会造成口干舌燥、嗜睡、头昏无力等状况,少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视力模糊等副作用,虽为短效型药物但其副作用在少数患者体内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使服药顺从性降低导致无法有效改善症状。
以卓玉丽医师的门诊经验来看,“新型第二代抗组织胺”其副作用发生机率大约只有百分之一,不仅有效改善因为第一代药物引起的嗜睡、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也不需减少剂量,为目前安全性高的药物,且药效在1小时内便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并可持续24小时,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事半功倍。
根据中国台湾皮肤科医学会新版诊治共识指示,如一般药物治疗仍无法让病人症状得到控制,即可将抗组织胺药物最高调至四倍用量,若调高药物剂量二至四周后仍然无法改善症状,即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或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卓玉丽医师提及现今的治疗流程简明扼要,且因新一代药物的发现及投入市场,使得荨麻疹的控制更为有效。
除了配合医师处方外,也提醒寒冷性荨麻疹的患者千万不要只在有症状时才服药,不仅无法控制症状还会使先前的治疗前功尽弃,必须将荨麻疹看成是慢性病一样治疗,有耐心、信心配合医嘱长期服药,方可稳定控制。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