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囤积物品,不是念旧是生病!医提醒这情况快就医,生活学习“断舍离”,渐进改善储物症 – 大保社
▼
长期囤积物品,不是念旧是生病!医提醒这情况快就医,生活学习“断舍离”,渐进改善储物症
台中大火酿成6死6伤悲剧,虽然肇因于房客纵火,但女房东长期捡回收、将杂物堆积在大楼楼梯间,影响居民逃生与消防人员抢救,也让女房东的“储物症”引发各界关注。
许多人常舍不得丢掉东西,或将杂物堆满屋,这看似“念旧”、“惜物”的行为,其实极有可能是生病了!门诺医院身心科医师锺德表示,储物、囤积的行为,若已影响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就应就医治疗。
最新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已将“储物症”新增为诊断项目,其特征为:丢弃困难、充满杂物或凌乱、过度获取、缺乏自觉等。
患者透过搜集、囤积的过程来满足心灵上的不安,即便这些物品没有价值,也因为缺乏自觉要丢掉,所以越堆越多、甚至造成了他人的困扰。
由于患者通常没有病识感,因此不会主动就医,周遭亲人的协助就显得格外重要。
理解患者感受,引导换位思考
锺德医师建议,应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试着了解患者的感受、理解搜集的初衷,借此建立彼此信任的基础与情感,再慢慢的向当事人解释囤积的坏处。同时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看见别人的困难,共同商讨解决之道,再试图说服就医治疗。
一般来说,储物症比较容易发生在年长者身上,由于老一辈曾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导致舍不得丢物品,甚至在路上看到废弃物,自觉有价值就捡回家堆放外。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失智症导致。失智症患者容易重复购买,因此不知不觉物品就堆满家中,如果家中长辈有类似情形,应尽快带长辈就医检查,以早期治疗。
学习断舍离,渐进式改善
锺德医师强调,储物症其实很常见,除了从事资源回收的工作外,其实我们身旁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亲友。
他建议民众平日就要学习“断、舍、离”,进而改善储物症。
一、先丢弃确定不需要的物品
二、对其他物品设定一个期限,例如1年内完全没使用到、或是2年内没有穿过的衣服等,待设定时间到仍未用到,便可以丢弃或是回收。
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除了可以避免过度刺激,也能让储物者的心情较为平复与安心
▼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