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活好”是50岁后7个人生功课!用余生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活出有益人生 – 大保社


学会“活好”是50岁后7个人生功课!用余生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活出有益人生

学会“活好”是50岁后7个人生功课!用余生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活出有益人生

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达志

每堂瑜伽课最后,我都会请同学们将手贴在心的位置,“谢谢身体,谢谢呼吸,谢谢自己,谢谢自己的不容易”。

每天,我们穿上俐落干练的衣服、鞋子,梳好服贴的头发,匆忙赶赴办公室,看似每个人都好好的,但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不容易。

L在健康产业工作多年,某个星期天老板突然爬山猝死,身为公关主管的她,在家属要求下,极力避免消息曝光。办完丧事后,她却面临裁员。离退休年龄不远的她,不免忧心徬徨,她靠每天一早跳进冰凉的游泳池,来回游两千五百公尺,安定身心。

在日商工作的Y,长期面对高压、工作过量,一直觉得自己不快乐,一次和主管冲突,冲动报名泰拳比赛,代表接下来的日子要全力备赛,也就是准时下班,不能参加晚上的电话会议,也不能加班。

一个月苦心备赛,每周练习五天,每天练习近两小时,也靠“一六八”断食瘦下四公斤,以符合想参加的量级。站上台打挡拳,近身出拳攻击,比赛结束后,她赫然发现整条小腿瘀青,却不知道何时受伤的。

最后她输了比赛,却赢了自己。因为她发现,当月的工作量依旧是全公司前三名。从此她对工作得失心不再那么重,多出来的时间去学英文、学插花、写作等。

活好可以练,韧性可以学

 

当命运对我们下重手,如重病、财务危机、亲朋好友过世、失业、离婚、发生意外等,如果我们不想被命运拉下水,就会需要韧性(resilience)复原。

我们不免祈祷这类事情不发生,但它们会发生,我们必须面对。我们别无选择,必须选择活好,但让自己活好可以练。

过去我们以为强韧的心灵来自人格特质,佩服某些人竟然可以走出那艰苦的谷底,例如乐观、坚持、自信、执行力等,后来科学才知道,韧性可以学。

韧性在物理学的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后的回弹。而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引申为人面对严重威胁时,适应与发展依旧良好的现象。

有韧性可以随风弯曲、顺应流动,又能从逆境中反弹,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心理韧性来自大脑前额叶成熟、运作正常的行为,因为大脑具可塑性,可以学习成长。

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的CEO,也就是当我们做计划、分析、决策的地方。《心理韧性:重建挫折复原力的一百三十二个强效练习大全》作者格拉翰(Linda Graham)指出,当我们要改变观点、态度和行为,如同驾驶换档,靠的是前额叶皮质的成熟。

而前额叶皮质的成熟靠的是经验,也就是大脑透过经验来学习、放下和建立新的“网络”连线。也就是说,大脑和我们一样,开车回家时,一不留心发现自己已经开上了习惯走的那座高架桥,忘了自己原本还打算去其他地方办点事。

不过只要练习够多,就能在大脑功能多设置一个选择点,下一次能走新的路,也就是说,每当遇到委屈、困境、挫折、失望,甚至灾难,你不会只是抱怨、哀叹自己命不好,这些情绪都很正常,但随后你能让自己走另一条路,好好应变撑地让自己爬起来。

改变大脑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反应就来自身体。把身体当作工具,透过活动、呼吸、触觉等,控制大脑对压力的反应。

哈佛大学教授柯蒂(Amy Cuddy)在所着的《姿势决定你是谁:哈佛心理学家教你用身体语言把自卑变自信》指出,身体引导你去哪,情绪、心智也会跟着去。

柯蒂指出,身体对我们说话,它告诉我们如何感觉、感觉到什么,甚至影响了思维、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心智的状态。

身心干预手段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瑜伽。虽然我是瑜伽老师,但我并不想夸大瑜伽的益处。

瑜伽已经被用来疗愈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瑜伽可以提供帮助受过创伤的人,重新学习安住于他们受尽折磨的身体里。

《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作者、波士顿创伤中心医疗主任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曾经和瑜伽老师合作,并重新研发,找出三十八位经历过创伤的人包括海军、性Q受害者,这些人过去经过多年治疗,但效果不大。

但八周的瑜伽练习后,大幅改善了这些人的创伤后压力问题,例如胸口感觉被压垮、肩膀疼痛紧绷、肚子里有股火在燃烧,也改善了受试者和自己身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瑜伽能改变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自律神经分为两个分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帮助我们在感到有压力时,立即做出反应,面对危急时,该战还是逃。而副交感神经让我们稳定、放松,可以在海边小睡片刻、听音乐进入沉迷,心率变异性便是测量交感和副交感是否平衡,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病人通常两者无法同步,同时结合身体动作、呼吸控制以及静心状态的瑜伽的确能改变心率变异性。

范德寇指出,“自我感觉和身体息息相关,除非我们能体会和诠释身体的感觉,否则我们无法真正认识自己”。例如,误把焦虑当饥饿,就会吃个不停;如果没有意识到身体需要什么,就无法照顾身体。

一九九四年神经生物学家伯格斯(Stephen Proges)更提出“多元迷走神经理论 (Polyvagal theory)”。Vagus 在拉丁文是指流浪、蜿蜒、徘徊。迷走神经在身体各处游荡,肠胃道、肌肉、呼吸系统都有它的足迹,它是脑神经中分布最长、最广的一对,属于混和神经,包含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

当交感神经长时间被压力劫持,内心经常处在焦虑、警戒的状态,副交感神经“关闭”来面对困境,就需要迷走神经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发挥煞车的作用,避免我们陷入恐慌与退缩。

当迷走神经运作良好,即使身体有反应,我们依旧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不会被打倒。

运动是支持活好的大补帖

 

运动绝对是支持你活好的大补帖。因为运动能帮助副交感神经从疲劳中放松修复,也能从情绪压力中复原,如果这套修复系统失灵,生命中的困顿造成的打击将会严重得多。

心理学博士麦高尼格(Kelly McGonigal)在《史丹佛大学的情绪修复运动课:重塑大脑,自动产生内源大麻、脑内啡,彻底解放压力、人际焦虑和孤独感》提及运动曾经救赎高敏感的自己。

从小她就是个害羞的小孩,但她自认为是害怕,不去游乐园,在数学考试前也会胃不舒服,从科学来看,大脑有过度活跃的恐惧回路。

八岁时她第一次发现有氧运动可以改变情绪,长大之后她每天运动,大学毕业时她加入一家健身房当作给自己的毕业礼物。她自己没什么运动细胞,父母也不爱运动,家里也不疯任何球类运动,但运动习惯让她平静,并变得大胆,这正是治疗她焦虑最好的方式。

帮助我活好的方法,也是运动。开始晨跑,是因为一桩报道带来的官司纠纷。

时任总编辑的我,为了维持心志稳定,日常繁重的工作不受干扰,我每天上班前都慢跑。晨光的照耀,如同守护;每一步的喘气与汗水,坚定我的信心。运动就是我的抗辩。

这个经验让我喜欢上早晨运动后的“状态”,这容光焕发的“状态”决定了一天的心情,我也相信将会决定一生。后来,我也开始做些肌力训练,让我更有力量,抬头挺胸面对未来的挑战。

身体变强了,将会有更多的信心与力量,面对人生的打击、挫折、委屈,即使生活中的小波折或小烦恼,也能用不同的心态面对,也可能有不同的方式解决。

如果身体不安康,还记得牙痛的经验吧,只是一颗牙,也能让你崩溃,遑论要面对人生种种磨难。但相反的,如果活力满满,比较能在混乱中为自己努力。

活好,不用等到“如果有一天”

 

但活好不是优渥。财富的确能帮助你有更多选择,但拥有美好人生,不只是物质层面而已,更多的选择也可能带来更多的烦恼。心灵没有自由,财富自由也没用。

活好是重新定义自由。有些人希望有一天能不看老板脸色,不用打卡,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又不需担心钱。但活好往往是能挽起袖子为人服务,而且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当你自由地对世界做有意义的服务,回送给你的,将大于金钱的本身。

活好是一种清醒。向死而生,知道生命有截止期限(deadline),用余生去发现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事,不要虚假的成功,成为想成为的人。

活好也是一种执行。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事之后,为自己负责,不拖延,日日实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专注、都用心,不用等到“如果有一天”,就是此时此刻。

就是此时此刻,不用力过猛,也不懒散荒废,而是找到呼吸顺畅的节奏,踏实走好每一步,再坦然面对结果。毕竟《哈达瑜伽之光》讲得明白:“心在哪里,呼吸就在哪里;呼吸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清醒地执行想成为的人,需要身心整合、共同合作。因为健康的身体才能支持你的心去闯、去试、去探索、去坚持,你的心也强大到规律地锻炼身体,照顾身体、珍惜身体,让身体变强,身心整合才能活出珍贵有益的人生。

除了运动是身心重开机的按键,身体上还需要饮食、睡眠帮助你活好。除此之外我还发现,重新检视金钱、工作的意义,才不会陷入外在价值驱动的陷阱中,是身心最重要的清理。

人生难免忧郁、焦虑、伤心、徬徨・・・别吝啬疼惜自己,知道自己受伤了,不需要狠狠地批判、修理自己,只需要想像每次你烦心时,会找的那个朋友那样对自己。对自己温暖一点、善良一点。

然后向人生学习,从曾经采访过的人或阅读过的书籍,找到前进的力量。也许人生还是充满困难,但别人也是。一句话、一个观念都可能是苦苦纠结时,帮助我们的药方。而暂停修复、清理空间等工具也可以帮助自己。

七个面向,帮助自己活好

 

建立以下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活好,并面对挑战。

1.金钱、工作不再定义你

工作占我们人生的一大部分,重新检视金钱与工作的价值观,可以帮助自己定义“我是谁”,不落入用工作、金钱、名声证明自我意义的陷阱中。

英国哲学家瓦兹(Alan Watts)说,人的挫败与焦虑来自于我们倾向为未来而活,弃身体不顾,逃遁到心智之中,那种不停算计、自我评价、翻搅・・・。

我们依旧工作,但不是被生存的恐惧捆绑,也不是因为怕自己晚景凄凉,怕被亲友看轻;我们依旧工作,而不是回应我们“应该”。

2.像对朋友那样对自己

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但不是杀不死你的这件事,而是你面对这件事的心态。

挫折、逆境或厄运上门,我们一边渴望听别人的建议,一边也要自己找出办法,灵活应变、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潜入深层的内心,当自己最好的朋友,有时力挺自己,不过有时也要吐槽自己。

而且,对自己只需要像对朋友那样。

美国公共卫生署长、《当我们一起:疏离的时代,爱与连结是弭平伤痕、终结孤 独的最强大复原力量》作者莫西(Vivek H. Murthy)建议,我们要学习对待好朋友的善意、鼓励和坦诚,也拿来对待自己。

例如,遇到困难时,给自己打气,利用散步来释放压力,或是觉得快要感冒时,快点上床睡觉。“这种建设性的独白 会提醒我们,我们是谁?我们热爱和重视的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何必须继续前进,就像好朋友对我们做的一样。”

3. 爱运动的人,人生坏不到哪里

苏格拉底说:“只要身体健康,面对任何磨难你都不会吃亏。”他进一步说:“许多人的心智都受到健忘、消沉、暴躁、狂乱这些问题折磨,那是因为他们健康状况不佳,使得智识受到这些情绪驱使。”

当人生被绊倒时,运动这条绳索可以拉我们一把,不至于跌入谷底。你会认识不一样的自己,原来这么艰难,你依旧可以坚持下去,并继续前进,这在马拉松或铁人三项运动员脸上常会出现的表情——为自己感到骄傲的表情,而这表情也可以出现在你脸上。

就算日常,运动也能让你对生活更满意、更乐观,更容易交到新朋友,甚至更有意义。

4.空间决定你是谁

畅销书作家作鲁宾(Gretchen Rubin)在《这样开始也不错,摆脱束缚的一年》提到,有位朋友曾经告诉她,“我终于清理了我的冰箱,现在的我连转换跑道都能做到,”她完全能够领略她在说什么。

外在空间对内在平静的影响,比你想像的大。当我们清空了杂乱的桌面,丢了数年没穿的衣服,衣柜轻松了,我们心情也轻松起来,这是一种幻觉吗?并不是。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作者杜希格(Charles Duhigg)指出,光铺床这样的习惯就和提升幸福感和生产力有关。

5.让睡眠成为神队友

成功哪有那么容易?为了下星期上场的活动,为了明天上台的报告,牺牲的往往就是睡眠。

然而不只是健康,记忆力、学习力、决策、情商都和睡眠有关,睡一个好觉,是你最需要的身心改造。

不用斤斤计较睡几小时,或改变原本的生活方式,多关怀影响你睡眠的因素,来解决睡眠负债。

6.吃什么像什么

你看待食物的方式,以及你和食物的关系将影响你一生。食物只是填饱肚子,还是滋养身体?是罪恶的放纵,还是发自内在的喜悦?答案没有对错,但你和食物的关系会影响健康、人际关系和情感连结。

有意识地选择放入口中的任何东西,将有可能引导行动。你不需要拥有理想身材,只需要尊重身体和滋养身体,而且就从吃开始。

7.暂停的力量

照顾自己,强化自己能克服困境的身体与心理。并非因为缺乏休息人会致病,而是休息让你活好。

也许你超载了,你自己不知道,但身体知道、大脑知道。例如,心跳加快、小感冒、拉肚子或便秘、皮肤常常抓伤等,因为你无法阻止自己加速,不间断地工作,情绪处于亢奋状态,身体对你提出警告。

暂停并不羞耻,而且有用。放下清空,让闪闪发亮的东西找到你。

阅读六个人生,帮你找到自己的活法

 

采访过的人、读过的书影响了我,最后成为我血液的一部分。从一些人的故事知道别人的活法,让你想往前走,也变成那样。也有一些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做出选择,成为独立自由的人;也有一些人遇到了生命的苦难,你发现,原来人可以这么勇敢,这样无畏,也从中得到力量。

你不需要活成传奇,只需要活过,如韩国影帝河正宇、《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或告别了癌症的韩柏柽教授,这些人生可以帮你我找到人生的活法。

你的身体形塑你的心智,你的心智又形塑你的行为,所以让你的身体告诉你,你能守护自己、成为自己。

但你要先活好再说。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