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后“沉默杀手”是它!每7人就有1人骨松…3撇步存骨本:每周“快走4小时”增骨密度 – 大保社


中年后“沉默杀手”是它!每7人就有1人骨松…3撇步存骨本:每周“快走4小时”增骨密度

中年后“沉默杀手”是它!每7人就有1人骨松…3撇步存骨本:每周“快走4小时”增骨密度

80岁的蒋奶奶3个月前在自家床边跌倒,摔断右边髋骨,家人和医师讨论开刀的风险后,决定不开刀。之后蒋奶奶就只能躺在床上,无法下床,而且只要一翻身,骨折处就痛得厉害,导致蒋奶奶每天情绪低落。因长期卧床,蒋奶奶也经常反复发生泌尿道感染及肺炎,尾骶骨也出现褥疮,体重比3个月前少了10公斤,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而每次感染都一次比一次更衰弱…。

成大医院斗六分院家医科医师周志杰表示,髋部骨折的死亡率相当高,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为15~22%,3年内死亡率高达约50%,死亡率甚至超过某些癌症,主要原因与卧床及行动不便所带来的感染相关并发症有关。他指出,要预防髋部骨折,除了预防跌倒之外,就是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其实就是骨骼强度变差,使得骨骼结构发生破坏,骨质变得越来越疏松;通常年龄越大骨量就会随之减少越多,而女性过了更年期的骨量更是快速大量流失。

在中国台湾,骨质疏松症其实很普遍,据国民健康署2017至2020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结果发现,65岁以上民众的骨质密度,至少有一个部位量测出有骨松的比率为14.1%,约每7人就有1人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其实没有特别症状,可是一旦发生骨松性骨折,就容易产生疼痛,常见部位有脊椎、髋部和腕部。而髋部骨折患者仅约1/3有接受后续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非常多元,有的需要每天打针,也有人一年打1次,有的则可以吃药物治疗,医师会根据病患情况,讨论适合的治疗方式。周志杰指出,骨质疏松的治疗目的在预防骨折的出现,就好像打预防针一样,所以只要没有发生骨松性骨折,就是一个好治疗。

身高缩水3公分就应检测

周志杰建议,65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都应该接受骨质密度检测;而停经女性或50岁以上男性,若有包括:体重过轻(BMI值<18.5)、曾发生骨松性骨折、身高比年轻时矮3公分、背靠墙时头枕部无法贴到墙面、长期使用类固醇、患有甲状腺疾病或某些风湿免疫疾病,皆应该接受骨质密度的检测。

而年纪也不是罹患骨质疏松的唯一风险因子,若长期钙摄取不足、久坐办公室、少晒太阳或缺乏运动者,都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为了减缓中年以后骨质流失的速度,国民健康署建议每日应摄取足够的钙质、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

▲成大医院斗六分院提供。

3撇步存出绩优骨

1.每日1.5~2杯乳品:每杯240毫升的乳品约含240毫克钙质,可提供成人一日约1/4的钙建议摄取量。

2.摄取高钙食物:起司、黑芝麻、小鱼干、传统豆腐、深绿色蔬菜,如:地瓜叶、苋菜等,比一般的蔬菜含有较多的钙质(每份100公克深色蔬菜的钙含量大于75毫克)。

3.规律运动:适当从事负重有氧运动(慢跑、健走)、阻抗型运动(健身房拿哑铃或拉单杠等)、高冲击运动(跳绳等)、每周轻步快走4小时以上。如果有进行规律良好运动,每年可增加1~4%的骨密度,并降低髋部骨折风险41%。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